1. 再來一堂音樂課吧!
by 飄~,
2. 教我們自己組電腦! (基本電腦硬體方面的常識)
如何讓電腦運作速度快一點? 介紹一些不錯的硬體跟電腦周邊,
3C 或和電腦科技有關的東西,
by 猴老爺, 阿什麼忠的, 阿廷, 豆腐梗, ~pin~,
3. 網路禮儀 (著作權相關)
4. BBS
by ♥討厭隔壁的貓♥, tcje0408,
5. 科技公司相關資訊
by ,
6. 資訊潮流不可或缺的實用知識
by ├§ 熟悉 §┤,
7. 編輯影片的軟體或系統
by 許惠雯,
8. 網頁的語法編輯, CSS
by 結合電腦與時事
by ,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Week 11: 期中課程回顧與展望
1. 請同學回顧上半學期的課程內容, 思考半個學期以來, 自己哪些方面表現很不錯? 哪些部份尚待改進? 並給自己打一個分數。
未來的ㄧ個半月, 希望我們課程在電腦相關領域中, 提供哪方面的協助來幫助你學習? 希望自己期末成績為何?
請在下課前, 把思考後的想法貼到 Homework Show @ IBCC 中。
2. Leopard 體驗日
請同學在 12/16 以前, 前往任何一家 apple 的展售中心去體驗不同於 microsoft 的電腦作業系統。並在12/17 以前將體驗心得貼到 Homework Show @ IBCC 中。
3. 數位時代雜誌 統一訂購方案
ㄧ年期, 無贈品 NTD 990.
1 ~ 5 人: 再打 95 折, 940元 (78元/本)
6 ~20 人: 再打 9 折, 891元 (74元/本)
21 ~50 人: 再打 8 折, 792元 (66元/本)
51 ~100 人: 再打 75 折, 743元 (62元/本)
101 人 ~ : 再打 65 折, 644元 (54元/本)
由大部分同學的期中檢討報告中, 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都覺得自己有學到了與生活相關的電腦常識。不過, 老師覺得, 想要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數位時代中存活下來, 甚至是在激烈的競爭下勝出, 僅僅是這樣仍然是不夠的, 同學還有太多的能力必須培養。想要存活下來, 『隨時吸收新知』是必要的; 想要勝出, 『是否具思考能力』則是關鍵因素。這些能力都是需要長時間累積養成, 絕不是一次兩次的考試就可以獲得的。
老師覺得第一步可以從『閱讀能力的養成』開始, 建議同學訂閱一本雜誌, 隨時閱讀, 有空多思考, 慢慢的, 大腦運作的模式就會漸漸成形, 一定會有一番不同的人生的!!
最新訂閱狀況:
國企三甲 32 人, 國企三丙 22 人
數媒概論 13 人, 影像處理 13 人,
資工二甲 10 人, 其他 4 人。
合計 94 人
各班負責收錢的同學, 可以直接收 644 元, 我們一定可以湊到 101 人的。
未來的ㄧ個半月, 希望我們課程在電腦相關領域中, 提供哪方面的協助來幫助你學習? 希望自己期末成績為何?
請在下課前, 把思考後的想法貼到 Homework Show @ IBCC 中。
2. Leopard 體驗日
請同學在 12/16 以前, 前往任何一家 apple 的展售中心去體驗不同於 microsoft 的電腦作業系統。並在12/17 以前將體驗心得貼到 Homework Show @ IBCC 中。
3. 數位時代雜誌 統一訂購方案
ㄧ年期, 無贈品 NTD 990.
1 ~ 5 人: 再打 95 折, 940元 (78元/本)
6 ~20 人: 再打 9 折, 891元 (74元/本)
21 ~50 人: 再打 8 折, 792元 (66元/本)
51 ~100 人: 再打 75 折, 743元 (62元/本)
101 人 ~ : 再打 65 折, 644元 (54元/本)
由大部分同學的期中檢討報告中, 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都覺得自己有學到了與生活相關的電腦常識。不過, 老師覺得, 想要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數位時代中存活下來, 甚至是在激烈的競爭下勝出, 僅僅是這樣仍然是不夠的, 同學還有太多的能力必須培養。想要存活下來, 『隨時吸收新知』是必要的; 想要勝出, 『是否具思考能力』則是關鍵因素。這些能力都是需要長時間累積養成, 絕不是一次兩次的考試就可以獲得的。
老師覺得第一步可以從『閱讀能力的養成』開始, 建議同學訂閱一本雜誌, 隨時閱讀, 有空多思考, 慢慢的, 大腦運作的模式就會漸漸成形, 一定會有一番不同的人生的!!
最新訂閱狀況:
國企三甲 32 人, 國企三丙 22 人
數媒概論 13 人, 影像處理 13 人,
資工二甲 10 人, 其他 4 人。
合計 94 人
各班負責收錢的同學, 可以直接收 644 元, 我們一定可以湊到 101 人的。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Week 10: Classmate Review!
1. Classmate Review:
a. Week 7: Digital Camera
優秀作品
國企三甲 : 楊于萱, 吳珮君, 黃俞蓓, 陳依依
國企三丙 : 郭盈吟, 雷嗣潔, 高偉齡, 洪瑜晨, 吳淳鈺
b. Week 8: Digital Photographic Retouching
優秀作品
國企三甲 : 許亞雯, 何筱婷, 陳孟邦, 沈怡慧, 楊忠明
國企三丙 : 雷嗣潔, 鍾雅婷, 郭盈吟, 蔡念潔, 羅詩涵
2. 指定閱讀: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2, November 2007, pp 46-72.
( Cover Story ) 贏家的通訊錄
a. 千億商機, 從親朋好友開始
b. 佐克伯總裁的拖鞋、T-shirt 與牛仔褲
c. Facebook 掀起網路掏金熱潮
d. Web 2.0 必學的菁英群經營術
e. 不斷轉型成長的 Facebook 品牌
a. Week 7: Digital Camera
優秀作品
國企三甲 : 楊于萱, 吳珮君, 黃俞蓓, 陳依依
國企三丙 : 郭盈吟, 雷嗣潔, 高偉齡, 洪瑜晨, 吳淳鈺
b. Week 8: Digital Photographic Retouching
優秀作品
國企三甲 : 許亞雯, 何筱婷, 陳孟邦, 沈怡慧, 楊忠明
國企三丙 : 雷嗣潔, 鍾雅婷, 郭盈吟, 蔡念潔, 羅詩涵
2. 指定閱讀: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2, November 2007, pp 46-72.
( Cover Story ) 贏家的通訊錄
a. 千億商機, 從親朋好友開始
b. 佐克伯總裁的拖鞋、T-shirt 與牛仔褲
c. Facebook 掀起網路掏金熱潮
d. Web 2.0 必學的菁英群經營術
e. 不斷轉型成長的 Facebook 品牌
2007年11月10日 星期六
Week 9: Classmate Review!
1. Classmate Review
a. Week 4: Tagging & Classmate Review!
優秀作品
國企三甲 : 蘇瑋, 張恩維, 黃俞蓓
國企三丙 : 郭盈吟, 許鈞雅, 蔡念潔
b. Week 5: Music, Music, Music!
優秀作品
國企三甲 : 陳依依, 嚴士涵, 陳瀅帆
國企三丙 : 高蕓楦, 蔡念潔, 張嘉芸
c. Week 6: Maps, Maps, Maps!
優秀作品
國企三甲 : 陳依依, 嚴士涵, 張雅菁
國企三丙 : 蔡念潔, 郭盈吟, 沈佩蓁, 吳盈萱
2. Reading:

a.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2, November 2007, pp 78-81. 原文連結
Google 地圖台灣版強勢壓境
b.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2, November 2007, pp 82-85.
真正的免費音樂, 從 Radiohead 開始
吉他手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 「讓人們好好思考音樂的價值是有趣的」
那些喜歡音樂, 去下載音樂的樂迷, 應該被視為是重要的顧客,
而不是隨時可能被控告的目標。
成大 MP3 事件
c.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2, November 2007, pp 206-207.
韓國比價網站發展多元化
a. Week 4: Tagging & Classmate Review!
優秀作品
國企三甲 : 蘇瑋, 張恩維, 黃俞蓓
國企三丙 : 郭盈吟, 許鈞雅, 蔡念潔
b. Week 5: Music, Music, Music!
優秀作品
國企三甲 : 陳依依, 嚴士涵, 陳瀅帆
國企三丙 : 高蕓楦, 蔡念潔, 張嘉芸
c. Week 6: Maps, Maps, Maps!
優秀作品
國企三甲 : 陳依依, 嚴士涵, 張雅菁
國企三丙 : 蔡念潔, 郭盈吟, 沈佩蓁, 吳盈萱
2. Reading:

a.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2, November 2007, pp 78-81. 原文連結
Google 地圖台灣版強勢壓境
b.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2, November 2007, pp 82-85.
真正的免費音樂, 從 Radiohead 開始
吉他手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 「讓人們好好思考音樂的價值是有趣的」
那些喜歡音樂, 去下載音樂的樂迷, 應該被視為是重要的顧客,
而不是隨時可能被控告的目標。
成大 MP3 事件
c.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2, November 2007, pp 206-207.
韓國比價網站發展多元化
Reading: Google 地圖台灣版強勢壓境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2, November 2007, pp 78-81.原文連結

Google 於 9 月中推出地圖搜尋台灣版,以地圖為中心,打造全方位生活平台的野心不小。
其實從 Google 地圖搜尋內容,可以看到一種「免費經濟」的進行式,台灣本土網站的地圖搜尋,要如何打贏這場戰役?
採訪 撰文 = 羅之盈 , 攝影 = 莊明穎
以搜尋引擎起家的 Google,近年來靠著自行研發、購併,在網路服務上幾乎沒有做不到的事,從郵件、即時通訊、RSS 閱讀器、共同論壇等,種類繁多。在地理資訊方面也著墨甚深,特別是地圖功能,自二○○五年上線以來快速引起風潮。但英文介面以及缺乏街道搜尋的使用障礙,確實讓台灣使用者望之卻步。有鑑於此,Google 台灣團隊九月推出自行研發的地圖台灣版。
進入新上線的 Google 地圖台灣版,繁體中文介面下,可用地址查尋台灣街道,也可使用關鍵字搜尋想找的訊息,例如打上「茶餐廳」,就會在地圖上顯示搜尋到的餐廳位置。除了工具性的查詢之外,Google 見長的個人化也在此展現,「我的地圖」功能可自行在地圖上註記各種資訊,並可嵌入相簿和影片,使用者可選擇是否要公開,是個結合地圖的網誌,Google 台灣工程所所長簡立峰說:「現在 Google 已有四百萬種 MyMaps 應用。」
應用程式的戰役
簡立峰所帶領的地圖台灣版研發團隊,包括一個產品經理、三個工程師,加上一位實習生,五個人花六個月就完成了這項本土化使命。其中的地圖資料是由本土企業勤崴科技提供,國道影像、停車資訊是與公部門合作,企業合作資訊則是企業製作提供的,各方網友自製的小工具也相當有特色。但豐美的果肉無法獨存,支撐一切的骨架則來自 Google 開放的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設計介面)技術。國外網友運用這套容易使用的技術,已經發展出幾百個小工具,台灣版方面則有網友製作出日據時代跟現在地圖的對比工具,相當特別。
目前美國版地圖獨有的功能,包括規劃路徑、街景功能,簡立峰表示,美國有的功能,台灣都會做。至於台灣版獨有的功能,最神奇的,就屬台北市即時停車空位資訊,只要點選即時停車場資訊,就會在地圖上顯示停車場資訊及目前哪裡有空位。
此外,Google 地圖台灣版所製作的商家登錄中心,開放給企業自行上網登錄公司資料,經過 Google 內部檢驗之後,就能出現在地圖上。此項功能對中小企業而言,可說是個免費的好服務。
簡立峰解釋說:「台灣多半是中小企業,但它們的 IT 能力可以做網路行銷的不到一%,政府花很多力氣推廣 IT 化,但效果並不好,不如架一個網頁,讓它們上去貼資料就好了,也可們將 DM 貼在網路上。」他接著指出,跳出 Google 業務的角度來說,台灣網路內容相較國外少的原因,就在於 IT 化的不足,占台灣商界九○%的中小企業,並沒有龐大的資源去支持 IT成本,但台灣卻是個適合網路行銷的地區,所以透過簡單的上網登錄資料與訊息,可望活絡整個網路,「這不只對 Google 好,對大家都很好。」
在地化與國際化戰役
顯而易見的是,地圖台灣版是 Google 在地化的另一項成品。台灣工程團隊成立才一年多,半年前推出的 igoogle 台灣版個人化首頁,使用情形比預期好,緊接著的地圖台灣版也引發討論熱潮,在地化對 Google 而言,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簡立峰表示,Google 一直致力於「國際化」(international),從台灣觀點看就是在地化,Google 希望各地的使用者都能有相同、美好的使用經驗,所以在地語言是最基本的。簡立峰說:「我們內部有一種說法,只要有一種語言即使只剩一千人使用,我們也要支援。」除此之外,還依當地使用者習慣設計產品,先前的 igoogle 設計出方便台灣人使用的類目,並可自定使用與否,就是在地化的顯著表現。
面對 Google 地圖的來勢洶洶,雅虎奇摩也同時更新生活+地圖,以生活+豐富的資訊為優勢,但沒有衛星影像與衛星地圖,功能較少,是個簡化但堪稱實用的地圖網站。雅虎奇摩搜尋暨社群服務事業部總監鄭雅仁表示,目前來說還沒看到網友以地圖為使用中心,所以生活+地圖定位仍是以「實用性的工具」為主。關於手機版和個人化地圖的部分,將視使用者反應之後,再考量是否增加這些功能,「目前來說,網友使用上還不是以地圖為主,若發現使用者行為模式改變,我們也會因應。」
從網站規劃來說,Google 對於搜尋的理念與眾不同,包括雅虎奇摩在內的本土資訊網站,對於特定需求的搜尋(如美食),都會設定「類別」;也就是說,當你點選美食頻道時,將會出現燒烤、異國料理、火鍋等類別,這樣的暗示有助於引導網友使用,特別是當你只隨意瀏覽,沒有設定目標時,是不錯的方式。
設定目標與否的戰役
但 Google 卻有不同的想法,簡立峰表示,網路非常重要的是資訊平等觀念,這些類別確實有提醒功能,用起來也方便,但是類別該放哪些名目、順序又該如何,這都影響到資訊平等,而搜尋則是來自於每個個人的腦海,該用哪些字找什麼,這些資訊都平等存在。簡立峰說:「我每天都在想要怎麼樣『公平』。台灣使用者喜歡被『餵』資訊,但我們不喜歡餵給他,我們尊重他,讓他知道有,並可選擇要不要。」
除了入口網站之爭,Google 地圖也令本土地圖網站提高警覺。不過,有些本土業者評估對手後,認為現階段的 Google 地圖「危害不大」。
功能性與習慣性的戰役
台灣熱門地圖網站 UrMap 你的地圖,負責經營的友邁科技總經理卓政儀說:「他們網站上有哪個功能是我們沒有的?」此波 Google 主打的房仲等生活資訊地圖,更是 UrMap 的強項,擁有十多個類似頻道,與美食雜誌、房仲業的合作已行之有年,口碑頗佳,並與求職網站合作,將職缺直接秀在地圖上,卓政儀笑著說:「方便大家找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至於 UrMap 受歡迎的規劃路徑功能,更是 Google 地圖還未開通的項目,可見 Google 要撼動本土網站還需要一些時間。
資料品質才是關鍵
另外,網路界興起沒多久的地圖性質部落格,在地圖上標定點、貼圖文的網誌,面對嵌入相簿、影片的 Google 地圖,是否有分食眼球市場的顧慮?擁有五千名使用者的地圖日記執行長郭書齊表示,Google 地圖以資訊為主,使用者是工具性質的使用,但地圖日記定位則是社群網站,像是在這個平台上交朋友,「透過地圖日記的文章,讓彼此更真實的存在」,一個是找資訊,一個是交朋友,即使功能有些雷同,但屬性上的不同,使得瓜分使用者的顧慮沒有那麼強烈了。
或許是因為 Google 這個網路巨人,或許是因為結合照片、影片的強大功能,各方人士對於台灣版地圖,有著不同的期待或焦慮,但就競爭台灣使用者眼球的觀點來說,搜尋到的資料品質如何,其實才是最後決勝的關鍵。
Web 2.0 精神造就網友自治的國度,但一個純粹仰賴網友提供訊息的地圖,到底好不好用,仍是使用者心中的一個問號,Google 台灣版地圖的風行與否,需要時間檢驗。

Google 於 9 月中推出地圖搜尋台灣版,以地圖為中心,打造全方位生活平台的野心不小。
其實從 Google 地圖搜尋內容,可以看到一種「免費經濟」的進行式,台灣本土網站的地圖搜尋,要如何打贏這場戰役?
採訪 撰文 = 羅之盈 , 攝影 = 莊明穎
以搜尋引擎起家的 Google,近年來靠著自行研發、購併,在網路服務上幾乎沒有做不到的事,從郵件、即時通訊、RSS 閱讀器、共同論壇等,種類繁多。在地理資訊方面也著墨甚深,特別是地圖功能,自二○○五年上線以來快速引起風潮。但英文介面以及缺乏街道搜尋的使用障礙,確實讓台灣使用者望之卻步。有鑑於此,Google 台灣團隊九月推出自行研發的地圖台灣版。
進入新上線的 Google 地圖台灣版,繁體中文介面下,可用地址查尋台灣街道,也可使用關鍵字搜尋想找的訊息,例如打上「茶餐廳」,就會在地圖上顯示搜尋到的餐廳位置。除了工具性的查詢之外,Google 見長的個人化也在此展現,「我的地圖」功能可自行在地圖上註記各種資訊,並可嵌入相簿和影片,使用者可選擇是否要公開,是個結合地圖的網誌,Google 台灣工程所所長簡立峰說:「現在 Google 已有四百萬種 MyMaps 應用。」
應用程式的戰役
簡立峰所帶領的地圖台灣版研發團隊,包括一個產品經理、三個工程師,加上一位實習生,五個人花六個月就完成了這項本土化使命。其中的地圖資料是由本土企業勤崴科技提供,國道影像、停車資訊是與公部門合作,企業合作資訊則是企業製作提供的,各方網友自製的小工具也相當有特色。但豐美的果肉無法獨存,支撐一切的骨架則來自 Google 開放的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設計介面)技術。國外網友運用這套容易使用的技術,已經發展出幾百個小工具,台灣版方面則有網友製作出日據時代跟現在地圖的對比工具,相當特別。
目前美國版地圖獨有的功能,包括規劃路徑、街景功能,簡立峰表示,美國有的功能,台灣都會做。至於台灣版獨有的功能,最神奇的,就屬台北市即時停車空位資訊,只要點選即時停車場資訊,就會在地圖上顯示停車場資訊及目前哪裡有空位。
此外,Google 地圖台灣版所製作的商家登錄中心,開放給企業自行上網登錄公司資料,經過 Google 內部檢驗之後,就能出現在地圖上。此項功能對中小企業而言,可說是個免費的好服務。
簡立峰解釋說:「台灣多半是中小企業,但它們的 IT 能力可以做網路行銷的不到一%,政府花很多力氣推廣 IT 化,但效果並不好,不如架一個網頁,讓它們上去貼資料就好了,也可們將 DM 貼在網路上。」他接著指出,跳出 Google 業務的角度來說,台灣網路內容相較國外少的原因,就在於 IT 化的不足,占台灣商界九○%的中小企業,並沒有龐大的資源去支持 IT成本,但台灣卻是個適合網路行銷的地區,所以透過簡單的上網登錄資料與訊息,可望活絡整個網路,「這不只對 Google 好,對大家都很好。」
在地化與國際化戰役
顯而易見的是,地圖台灣版是 Google 在地化的另一項成品。台灣工程團隊成立才一年多,半年前推出的 igoogle 台灣版個人化首頁,使用情形比預期好,緊接著的地圖台灣版也引發討論熱潮,在地化對 Google 而言,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簡立峰表示,Google 一直致力於「國際化」(international),從台灣觀點看就是在地化,Google 希望各地的使用者都能有相同、美好的使用經驗,所以在地語言是最基本的。簡立峰說:「我們內部有一種說法,只要有一種語言即使只剩一千人使用,我們也要支援。」除此之外,還依當地使用者習慣設計產品,先前的 igoogle 設計出方便台灣人使用的類目,並可自定使用與否,就是在地化的顯著表現。
面對 Google 地圖的來勢洶洶,雅虎奇摩也同時更新生活+地圖,以生活+豐富的資訊為優勢,但沒有衛星影像與衛星地圖,功能較少,是個簡化但堪稱實用的地圖網站。雅虎奇摩搜尋暨社群服務事業部總監鄭雅仁表示,目前來說還沒看到網友以地圖為使用中心,所以生活+地圖定位仍是以「實用性的工具」為主。關於手機版和個人化地圖的部分,將視使用者反應之後,再考量是否增加這些功能,「目前來說,網友使用上還不是以地圖為主,若發現使用者行為模式改變,我們也會因應。」
從網站規劃來說,Google 對於搜尋的理念與眾不同,包括雅虎奇摩在內的本土資訊網站,對於特定需求的搜尋(如美食),都會設定「類別」;也就是說,當你點選美食頻道時,將會出現燒烤、異國料理、火鍋等類別,這樣的暗示有助於引導網友使用,特別是當你只隨意瀏覽,沒有設定目標時,是不錯的方式。
設定目標與否的戰役
但 Google 卻有不同的想法,簡立峰表示,網路非常重要的是資訊平等觀念,這些類別確實有提醒功能,用起來也方便,但是類別該放哪些名目、順序又該如何,這都影響到資訊平等,而搜尋則是來自於每個個人的腦海,該用哪些字找什麼,這些資訊都平等存在。簡立峰說:「我每天都在想要怎麼樣『公平』。台灣使用者喜歡被『餵』資訊,但我們不喜歡餵給他,我們尊重他,讓他知道有,並可選擇要不要。」
除了入口網站之爭,Google 地圖也令本土地圖網站提高警覺。不過,有些本土業者評估對手後,認為現階段的 Google 地圖「危害不大」。
功能性與習慣性的戰役
台灣熱門地圖網站 UrMap 你的地圖,負責經營的友邁科技總經理卓政儀說:「他們網站上有哪個功能是我們沒有的?」此波 Google 主打的房仲等生活資訊地圖,更是 UrMap 的強項,擁有十多個類似頻道,與美食雜誌、房仲業的合作已行之有年,口碑頗佳,並與求職網站合作,將職缺直接秀在地圖上,卓政儀笑著說:「方便大家找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至於 UrMap 受歡迎的規劃路徑功能,更是 Google 地圖還未開通的項目,可見 Google 要撼動本土網站還需要一些時間。
資料品質才是關鍵
另外,網路界興起沒多久的地圖性質部落格,在地圖上標定點、貼圖文的網誌,面對嵌入相簿、影片的 Google 地圖,是否有分食眼球市場的顧慮?擁有五千名使用者的地圖日記執行長郭書齊表示,Google 地圖以資訊為主,使用者是工具性質的使用,但地圖日記定位則是社群網站,像是在這個平台上交朋友,「透過地圖日記的文章,讓彼此更真實的存在」,一個是找資訊,一個是交朋友,即使功能有些雷同,但屬性上的不同,使得瓜分使用者的顧慮沒有那麼強烈了。
或許是因為 Google 這個網路巨人,或許是因為結合照片、影片的強大功能,各方人士對於台灣版地圖,有著不同的期待或焦慮,但就競爭台灣使用者眼球的觀點來說,搜尋到的資料品質如何,其實才是最後決勝的關鍵。
Web 2.0 精神造就網友自治的國度,但一個純粹仰賴網友提供訊息的地圖,到底好不好用,仍是使用者心中的一個問號,Google 台灣版地圖的風行與否,需要時間檢驗。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Reading: 培養能力 vs 灌輸知識
這是一封在網路上流傳的 email, 原始作者我也不知道。今天早上由一位英國保誠人壽的業務員寄給我, 文章內容很契合我的想法, 因此貼過來給同學參考。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我兒子正在讀高二,考了一道歷史題: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公元哪一年死?最遠打到哪?
" 第二問"兒子答不出來,我幫他查找資料,所以到現在我都記得,是打到現在的匈牙利附近。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美國世界史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它的題目是這樣的: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
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
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麼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去,後來才知道那個東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
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歐洲猖獗的時候,誰曉得這個叫做鼠疫。
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會死亡。
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
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意大利弗羅倫斯的文藝復興。
如果沒有文藝復興,西班牙、南歐就不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
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夠強大,盎格魯─ 撒克遜會提早 200 年強大,日耳曼會控制中歐,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
教師一看,說:「 棒,分析得好。 」
但他們沒有分數,只有等級, A ! 其實這種題目老師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 日本總是同我們在歷史問題上產生糾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書。他們的教師給高中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
日本跟中國 100 年打一次仗,19 世紀打了日清戰爭(我們叫甲午戰爭),20 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抗日戰爭),21 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個高中生是這樣分析的:
我們跟中國很可能在臺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 臺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臺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我們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基隆和高雄的右邊。 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我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來跨過印度洋, 穿過馬 六甲 海峽,上中國南海,跨臺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是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我們的貨輪一定要從那邊通過,我們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
按照判斷,公元 2015 年至 2020 年之間,這場戰爭可能爆發。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做對華抗戰的準備。
我看其他學生的判斷,也都是中國跟日本的磨擦,會從東海開始,從臺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是 2015 年至 2020 年之間。
這種題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撇開政治因素來看這道題, 我們的歷史教育就很有問題。翻開我們的教科書,題目是這樣出的: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每個學生都努力做答案。
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什麼時候割讓遼東半島, 什麼時候丟了臺灣、澎湖、賠償二萬銀兩 1894 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 年簽訂馬關條約,背得滾瓜爛熟,都是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數字。那又怎麼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會怎樣!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天啊!不能完全責怪孩子,應該反省的是我們大人。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我兒子正在讀高二,考了一道歷史題: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公元哪一年死?最遠打到哪?
" 第二問"兒子答不出來,我幫他查找資料,所以到現在我都記得,是打到現在的匈牙利附近。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美國世界史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它的題目是這樣的: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
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
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麼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去,後來才知道那個東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
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歐洲猖獗的時候,誰曉得這個叫做鼠疫。
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會死亡。
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
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意大利弗羅倫斯的文藝復興。
如果沒有文藝復興,西班牙、南歐就不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
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夠強大,盎格魯─ 撒克遜會提早 200 年強大,日耳曼會控制中歐,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
教師一看,說:「 棒,分析得好。 」
但他們沒有分數,只有等級, A ! 其實這種題目老師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 日本總是同我們在歷史問題上產生糾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書。他們的教師給高中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
日本跟中國 100 年打一次仗,19 世紀打了日清戰爭(我們叫甲午戰爭),20 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抗日戰爭),21 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個高中生是這樣分析的:
我們跟中國很可能在臺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 臺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臺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我們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基隆和高雄的右邊。 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我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來跨過印度洋, 穿過馬 六甲 海峽,上中國南海,跨臺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是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我們的貨輪一定要從那邊通過,我們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
按照判斷,公元 2015 年至 2020 年之間,這場戰爭可能爆發。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做對華抗戰的準備。
我看其他學生的判斷,也都是中國跟日本的磨擦,會從東海開始,從臺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是 2015 年至 2020 年之間。
這種題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撇開政治因素來看這道題, 我們的歷史教育就很有問題。翻開我們的教科書,題目是這樣出的: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每個學生都努力做答案。
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什麼時候割讓遼東半島, 什麼時候丟了臺灣、澎湖、賠償二萬銀兩 1894 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 年簽訂馬關條約,背得滾瓜爛熟,都是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數字。那又怎麼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會怎樣!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天啊!不能完全責怪孩子,應該反省的是我們大人。
Week 8: Digital Photographic Retouching
1. 請同學先研究一下自己相機的色階分布圖。

2. 如何利用色階分布圖編修照片?

今天課堂上講解到的基本概念, 請參考 "數位相片編修聖經" (施威銘主編, 旗標出版), 第五章: 曝光調整!
3. 2D Code

這是什麼? 有什麼用?
4. 本週作業: 請用相機拍攝照片, 然後用 Levels, Curves 修改, 並將修改前後兩張照片都貼到 Homework Show @ IBCC 中。

同學可以到 Adobe 網站下載 Photoshop CS3 的 30 天試用版...

2. 如何利用色階分布圖編修照片?

今天課堂上講解到的基本概念, 請參考 "數位相片編修聖經" (施威銘主編, 旗標出版), 第五章: 曝光調整!
3. 2D Code
這是什麼? 有什麼用?
4. 本週作業: 請用相機拍攝照片, 然後用 Levels, Curves 修改, 並將修改前後兩張照片都貼到 Homework Show @ IBCC 中。

同學可以到 Adobe 網站下載 Photoshop CS3 的 30 天試用版...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News: 電子地圖功能多 便利生活好幫手
原始新聞連結
中廣新聞網 2007/10/31 10:00 記者 張德厚 報導
電子地圖對經常找不到路的人來說,可以提供很便利的協助,入口網站 Google 及 Yahoo! 都相繼推出全新的電子地圖,提供「路徑規劃」、「IP定位系統」、「商家介紹」等服務,讓電子地圖的功能更為多元。
◎台灣 Google 地圖 影音資訊豐富內容
以Google 來說,過去一直沒有專屬於台灣的地圖平台,網友們使用時需要先連上美國的 google maps,而在台灣 google 團隊的努力下,終於推出了台灣專屬的「地圖」平台,讓台灣的使用者可輕易搜尋並瀏覽各種在地的地圖資訊。Google 台灣工程研究所簡立峰所長:『包括網路看房屋、交通資訊、旅遊資訊、圖片、影音等資料,這跟你現在在 Google 網路上看的地圖是完全不一樣。』
除了可以輸入地址找地圖外,Google 地圖並強調其「動態開放平台」的特性,能讓一般使用者與企業上傳、編輯跟自己相關的資訊,例如在地圖上自己商店的地點,就可以連結上 Youtube 等影音網站,讓網友搜尋到自己商店時,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影音廣告,一般使用者也可以上傳所在地的實景照片,讓使用網路地圖更身歷其境。Google 地圖並且還加入台北市政府的資訊支援,讓使用者可即時掌握停車資訊。簡立峰:『台北市所有的公有停車場,現在剩下幾個位置,地圖上都可以知道,非常便利,因為在大都市找停車位非常不容易。』另外,符合規格的智慧型手機,下載 Google 免費的應用程式後,就可以在手機上使用行動地圖(Google Maps for Mobile) 服務。
◎ 提供多元生活資訊 Yahoo! 地圖更在地
而與Google推出的電子地圖相較,Yahoo!奇摩的地圖頻道(http://tw.maps.yahoo.com),更強調其在地化的服務,除了輸入「地址」搜尋地圖的基本功能外,Yahoo! 結合了旗下「生活+」頻道中近百萬筆的商家資訊,無論是食衣住行育樂,所在地附近有哪些商家及交通資訊,都能立即顯示在地圖上。而針對女性認路的習慣,Yahoo! 電子地圖並加入「顯示附近地標」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查詢地點附近的便利商店、停車場、銀行等大目標來定位、辨識方向。系統還提供「路徑規劃」的服務,只要輸入現在所在位置和想去的地點,就會告訴你怎麼走最方便。Yahoo! 奇摩公關主任許卉妃:『透過Yahoo! 奇摩生活+地圖頻道的「路徑規劃」功能,馬上就可以知道如何前往,包括公車或捷運的交通資訊,甚至連如何轉乘都列出來』
為了讓使用者節省定位時間,Yahoo! 地圖還有「IP定位系統」功能,系統就會自動偵測使用者 IP 位置,直接先跳出使用者所在地的地圖。而有鑑於GPS裝置的普及,Yahoo! 地圖也提供搜尋定點的經緯度資訊,方便使用者將搜尋結果鍵入 GPS 手持裝置中。
◎「地圖日記 」 Google Map+部落格
除了入口網站地圖頻道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外,電子地圖的應用是越來越廣泛,例如就有部落格平台結合電子地圖的功能,讓網友把自己的「所在位置」於地圖上定位出來,讓網友們的真實的生活經驗,可以在網路地圖中完整呈現。部落格平台「地圖日記」 (http://map.answerbox.net)就首創創結合 Google Map 的服務,讓網友於自己的部落格發表文章後,可以透過電子地圖、衛星影像顯示出自己的所在位置,或是文章描述的地點,網友還可以把自己的學校或工作地等地點設定為「生活圈」,之後在部落格首頁上就可直接看到生活圈附近其它網友的部落格。地圖日記創辦人郭書齊:『例如說把個人的生活設定在學校,那你進到個人首頁就會有一個生活圈大小事,它直接幫你找出哪些網友距離你幾公尺或幾公里,發生了什麼故事,然後直接匯集在你的部落格上面。』
郭書齊指出,這種導入空間概念的地「地圖式」部落格,因為能顯示出自己所在地附近的網友,所以可以拉近網友相互間的距離,讓彼此的互動更立體化,也能提高部落格間的造訪率。郭書齊:『我們會希望說讓網友的互動,不像過去的部落格一樣只有平面的感覺,時間空間可以交雜在一起很立體的感覺,雖然不認識彼此,確可以看到對方在何處。』
◎噪音地圖 吵不吵一看就知道
根據統計,近年來公害陳情案件中,始終以噪音案件高居首位,環保署也運用電子地圖的概念,著手建置噪音地圖,環保署特別引進了歐盟地區都市噪音地圖繪製技術與經驗,再參考道路車流量、噪音源、建物資料及結合地理資訊系統等,並進行噪音實測,再將所得的結果,以不同顏色做區隔,繪製成噪音地圖。例如噪音地圖上,主要幹道交通噪音約 71 到 85 分貝,以紫色與紅色表示;建物區噪音量約 46 到 60 分貝,以黃色與綠色表示,噪音音量愈高,地圖上顯示的顏色也愈深。環保署:『我們用軟體來模擬、計算出這個地區的噪音分佈,根據點電腦軟體,我們不同的顏色可以呈現出不同的噪音音量,將來可以提供地方政府,做為取締噪音的參考。』
環保署表示,未來系統建置完成後,除了可以做為噪音取締的參考外,民眾也可以上網即時查詢居家附近的噪音狀況,而民眾想要買房子時,也可以到噪音地圖看看當地環境以及、交通道路的噪音量,以免搬到一個吵雜的地方。
中廣新聞網 2007/10/31 10:00 記者 張德厚 報導
電子地圖對經常找不到路的人來說,可以提供很便利的協助,入口網站 Google 及 Yahoo! 都相繼推出全新的電子地圖,提供「路徑規劃」、「IP定位系統」、「商家介紹」等服務,讓電子地圖的功能更為多元。
◎台灣 Google 地圖 影音資訊豐富內容
以Google 來說,過去一直沒有專屬於台灣的地圖平台,網友們使用時需要先連上美國的 google maps,而在台灣 google 團隊的努力下,終於推出了台灣專屬的「地圖」平台,讓台灣的使用者可輕易搜尋並瀏覽各種在地的地圖資訊。Google 台灣工程研究所簡立峰所長:『包括網路看房屋、交通資訊、旅遊資訊、圖片、影音等資料,這跟你現在在 Google 網路上看的地圖是完全不一樣。』
除了可以輸入地址找地圖外,Google 地圖並強調其「動態開放平台」的特性,能讓一般使用者與企業上傳、編輯跟自己相關的資訊,例如在地圖上自己商店的地點,就可以連結上 Youtube 等影音網站,讓網友搜尋到自己商店時,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影音廣告,一般使用者也可以上傳所在地的實景照片,讓使用網路地圖更身歷其境。Google 地圖並且還加入台北市政府的資訊支援,讓使用者可即時掌握停車資訊。簡立峰:『台北市所有的公有停車場,現在剩下幾個位置,地圖上都可以知道,非常便利,因為在大都市找停車位非常不容易。』另外,符合規格的智慧型手機,下載 Google 免費的應用程式後,就可以在手機上使用行動地圖(Google Maps for Mobile) 服務。
◎ 提供多元生活資訊 Yahoo! 地圖更在地
而與Google推出的電子地圖相較,Yahoo!奇摩的地圖頻道(http://tw.maps.yahoo.com),更強調其在地化的服務,除了輸入「地址」搜尋地圖的基本功能外,Yahoo! 結合了旗下「生活+」頻道中近百萬筆的商家資訊,無論是食衣住行育樂,所在地附近有哪些商家及交通資訊,都能立即顯示在地圖上。而針對女性認路的習慣,Yahoo! 電子地圖並加入「顯示附近地標」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查詢地點附近的便利商店、停車場、銀行等大目標來定位、辨識方向。系統還提供「路徑規劃」的服務,只要輸入現在所在位置和想去的地點,就會告訴你怎麼走最方便。Yahoo! 奇摩公關主任許卉妃:『透過Yahoo! 奇摩生活+地圖頻道的「路徑規劃」功能,馬上就可以知道如何前往,包括公車或捷運的交通資訊,甚至連如何轉乘都列出來』
為了讓使用者節省定位時間,Yahoo! 地圖還有「IP定位系統」功能,系統就會自動偵測使用者 IP 位置,直接先跳出使用者所在地的地圖。而有鑑於GPS裝置的普及,Yahoo! 地圖也提供搜尋定點的經緯度資訊,方便使用者將搜尋結果鍵入 GPS 手持裝置中。
◎「地圖日記 」 Google Map+部落格
除了入口網站地圖頻道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外,電子地圖的應用是越來越廣泛,例如就有部落格平台結合電子地圖的功能,讓網友把自己的「所在位置」於地圖上定位出來,讓網友們的真實的生活經驗,可以在網路地圖中完整呈現。部落格平台「地圖日記」 (http://map.answerbox.net)就首創創結合 Google Map 的服務,讓網友於自己的部落格發表文章後,可以透過電子地圖、衛星影像顯示出自己的所在位置,或是文章描述的地點,網友還可以把自己的學校或工作地等地點設定為「生活圈」,之後在部落格首頁上就可直接看到生活圈附近其它網友的部落格。地圖日記創辦人郭書齊:『例如說把個人的生活設定在學校,那你進到個人首頁就會有一個生活圈大小事,它直接幫你找出哪些網友距離你幾公尺或幾公里,發生了什麼故事,然後直接匯集在你的部落格上面。』
郭書齊指出,這種導入空間概念的地「地圖式」部落格,因為能顯示出自己所在地附近的網友,所以可以拉近網友相互間的距離,讓彼此的互動更立體化,也能提高部落格間的造訪率。郭書齊:『我們會希望說讓網友的互動,不像過去的部落格一樣只有平面的感覺,時間空間可以交雜在一起很立體的感覺,雖然不認識彼此,確可以看到對方在何處。』
◎噪音地圖 吵不吵一看就知道
根據統計,近年來公害陳情案件中,始終以噪音案件高居首位,環保署也運用電子地圖的概念,著手建置噪音地圖,環保署特別引進了歐盟地區都市噪音地圖繪製技術與經驗,再參考道路車流量、噪音源、建物資料及結合地理資訊系統等,並進行噪音實測,再將所得的結果,以不同顏色做區隔,繪製成噪音地圖。例如噪音地圖上,主要幹道交通噪音約 71 到 85 分貝,以紫色與紅色表示;建物區噪音量約 46 到 60 分貝,以黃色與綠色表示,噪音音量愈高,地圖上顯示的顏色也愈深。環保署:『我們用軟體來模擬、計算出這個地區的噪音分佈,根據點電腦軟體,我們不同的顏色可以呈現出不同的噪音音量,將來可以提供地方政府,做為取締噪音的參考。』
環保署表示,未來系統建置完成後,除了可以做為噪音取締的參考外,民眾也可以上網即時查詢居家附近的噪音狀況,而民眾想要買房子時,也可以到噪音地圖看看當地環境以及、交通道路的噪音量,以免搬到一個吵雜的地方。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