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Week 15: Secret X'mas

這張照片我用 JP Hide & Seek 嵌入了一份聖誕祝福給大家, ...

JP Hide & Seek (JPHS 0.5)
pass phrase: ibcc

請同學用相同的手法, 將你的祝福 (可以給特定人)嵌入到 JPG 影像中, 然後貼到 Homework Show @ IB, MCU 中。

延伸閱讀:
1. What's steganography?
2. Origin of steganography
 

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News: 生活 e 指通 台灣農夫走在科技最前端

原始新聞連結
東森新聞報 2007/11/29 記者陳志東 嘉義報導

台灣誰最懂科技、誰最跟得上科技的腳步?雖然答案很多,但有個答案你絕對想不到,那就是「農夫」。原本農夫是不太管科技的,但就因為農委會有個「資訊中心」,這個資訊中心多年來不斷把資訊技術加到台灣各個休閒農漁產業裡,甚至還幫農夫們導入二維行動條碼 QR Code,這個東西可能很多人都還不懂,但很多台灣農夫已經用到嚇嚇叫!

所謂的二維行動條碼,就是利用條碼技術結合網路資訊,未來只要民眾用可上網並可拍照的手機,輕輕在這個條碼上拍張照片,接著讓手機無線上網,很快的,關於這條碼內所包含的資訊,就會立即傳送到手機裡。

舉個例子你就懂了!例如我們到植物園散步,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眼前一堆樹跟花,別說其生態了,有時我們連其名稱都不知道,甚至有時解說員也不知道、解說牌也可能寫得不清不楚。但是目前農委會的資訊中心即將啟用植物園的二維行動條碼,未來民眾前往賞花,只要把在這植物旁附上的條碼用手機拍下來,然後連上網路,所有關於這株植物的介紹就會立即清清楚楚傳送到手機裡來。

又例如農委會正前正針對許多有機農產品製作「生產履歷」,許多蔬菜水果的包裝上都可能附有一個二維行動條碼,民眾在購買時,只要在條碼上拍一下,接著所有關於這蔬菜或水果的產地、種植農夫姓名、採收日期......等等相關資訊就會立即傳送到手機裡。

二維行動條碼在日本已經運用得非常廣泛,幾乎所有的機場、車站、遊樂區、街道、或是機票與車票上,到處都可看到這些條碼,而日本民眾也非常習慣碰到條碼就拍一下,立即取得所有訊息。

這樣的科技,台灣正在推展當中,但許多政府機關或科技單位,說不定都還沒有農委會這個與農夫相關的單位來的積極。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林貞表示,之所以農委會如此努力,就是因為農夫在資訊科技上非常弱勢,所以更需要政府積極協助。其實這些年來,農委會的資訊中心已經協助台灣344個農漁會架構起網路系統,協助農會製作生產履歷、並架設起許多農民資訊網與便利農民的科技,而最新、與休閒產業最相關的,就是「生活 e 指通」。

林貞表示,台灣的農漁業正在面臨轉型走向休閒與高品質,但經常許多民眾在出門旅行時,不一定清楚這些休閒產業的旅遊資訊,因此,農委會這些年來也積極架設「生活e指通」旅遊資訊平台,未來民眾只要到達平台的架設地點,就可立即以手指碰觸螢幕取得所有的休閒資訊,還可立即透過附設的網路電話與店家聯繫,連電話費都省了。而近期之內,農委會更將把二維行動條碼的技術也放進「生活 e 指通」資訊平台中,遊客只要輕輕拍一下條碼,所有的資訊就會傳到手機裡,根本不用拿筆記。

目前「生活 e 指通」資訊平台已有16台,分別位在台北火車站一樓購票大廳、瑞芳車站旅遊服務中心、宜蘭火車站遊客服務中心、宜蘭礁溪遊客服務中心、新竹遠東百貨地下一樓超市、苗栗縣大湖酒莊、荷塘居、苗栗南庄農會一樓、三義木雕博物館、飛牛牧場、南投埔里酒莊一樓販賣部、福龜農業多功能中心、台中火車站服務中心、嘉義林管處觸口工作站樹木銀行、台南縣新營火車站一樓候車大廳、高雄火車站,以及最新從 11 月起才啟用的嘉義新港遊客中心。

未來遊客前往各地旅遊,只要透過「生活 e 指通」資訊平台就可立即查詢所有與農委會合作並裝設網路電話的店家約 400 家,或者也可事前在家透過「生活e指通」網站查詢所有旅遊資訊。

農委會表示,如果有休閒產業希望加入此一系統,不限定於農漁業單位都可參加,唯一條件就是需要自行裝設網路電話,目前網路電話費用約為每個月300元上下。相關資訊可逕洽生活 e 指通網址:http://ezcall.coa.gov.tw/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News: 拚維基 Google 推 Knol 百科

原始新聞連結
(聯合晚報 編譯, 彭淮棟 2007/12/15 綜合報導)

Google 的挖金腦筋真是沒話說:Google 即將推出 Google 版維基百科,但觀念和設計較維基似乎更勝一籌,撰文者具名,以昭內容信實和充實,附上作者玉照以鼓勵負責和榮譽感,最厲害的是,撰文者如果同意 Google 在其大文旁邊掛廣告,Google 會支付「可觀」廣告營收。維基碰到危機? 可能還不至於,但專家說,維基真的碰到對手了。

Google 版「人民百科全書」取名 Knol,Google 負責工程的副總裁曼柏在 Google 部落格說,此字意指「一個知識單位」,既指 Google 版百科,也意指這百科裡的單一詞條。成立 Knol 的宗旨,是「鼓勵對某個題材有知識的人,就這個題材寫一篇權威文章」。

Knol 和維基百科有數項關鍵差異。最重要是善用人性裡的「名利」之心,使之為知識服務,兼使 Google 自利利人。

首先是維基的文章作者匿名,Google 打破慣例,要作者具名,Google 表示,「我們認為,使用者知道文章是誰寫的,將能更善用其內容。書的封面印著作者名字,新聞報導掛記者名字,科學文章也附作者名字,網路卻發展出不掛作者大名的文化」。

專家認為 Google 點子使 Knol 成為「明星製造機」,確是高招。作者掛名,還附照片,會有人更孜孜不倦,細心為文。研究生想成名,教授想增加終身聘的機會,都會善用 Knol。一般民眾想出名,Knol 也是一條不錯的路。

第二個差異是每條知識可有數篇文章並列,而且文責自負,Google 本身不當編輯,不對文章增刪損益。維基的文章基本上是合作式,經常合數文為一,以求周全。Google 保存原作,數文並列,讀者提問、評論,適者生存。Google 聲明不敢保證來稿都權威、高水準,但事關自己毀譽成敗,文章作者為求大作獲得問津,應該會珍惜羽毛,審慎下筆。第三個重要差異是,Knol 不但是明星製造機,還會是 Google 又一部印鈔機。Google 是全球頭號搜尋引擎,文章作者自由要不要 Google 在她或他的大作版面掛廣告,要的話,Google 和她或他分享收益。寫文章而以如此方便的平台裨益社會,且出名又獲利。

延伸閱讀: Official Google Blog - Encouraging people to contribute knowledge
 

News: 向維基宣戰 Google 推線上百科

原始新聞連結
(自由時報 2007/12/16 編譯胡立宗 綜合報導)

搜尋引擎龍頭 Google 計畫推出全新的線上百科全書,爭搶維基百科長年保持的龍頭寶座。Google 百科與維基最大的不同處在於,維基是非營利性服務,Google 則希望透過廣告連結,一方面增加自身營收,一方面也讓作者獲利。

Google 的百科全書名為 knol,意思是「知識單元」,不過有些專家已為它取了暱稱 Googlepedia。

邀請專家具名撰寫 由讀者評選

按照 Google 的規劃,knol 的條目只能由獲得 Google 邀請的專家撰寫,每一篇的作者都會具名並附上照片,內容的正確性也完全由作者負責, Google 不會更改也不會背書。確保內容正確性的監督機制則是透過讀者評選,每一篇文章都會開放讀者評分及留言,讓不正確的條目自然淘汰。

Knol 的最大賣點莫過於「知識有價」,不過付費機制並不像某些線上百科,由使用者付費給撰寫者或出版商,而是透過 Google 的廣告連結系統,讓 Google 及作者分享利潤。不過,Google 表示,作者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廣告。

Google 負責工程設計的副總裁曼柏表示,「我們相信有些人不願意在線上分享知識,就因為系統還不夠便利」,因此 Google 希望提供環境,讓專業人士撰寫權威性文章,「讓大家都樂於分享,讓千萬人因此獲益」。

延伸閱讀: Official Google Blog - Encouraging people to contribute knowledge
 

Week 14: The Story of Downloading

不用教大家就都已經會用的軟體, 如 BT, Foxy,... 等等, 我們就不用浪費課堂時間了, 今天我要談論的主題是下載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 下載是很辛苦的....

1. YouTube vs. TubeFire

2. SDP (Stream Download Project)

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News: 芬蘭前教部次長南大演講 強調閱讀教育

原始新聞連結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市十四日電)

芬蘭連續四年摘下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冠軍,芬蘭前教育部首席常務次長 Markku Linna 今天在國立台南大學「國際閱讀教育論壇」中表示,芬蘭是小國,一定要團結合作,芬蘭不歌頌奮勇殺敵的英雄豪傑,有智慧的長者才被眾人景仰。

天下雜誌今天在南大舉辦「國際閱讀教育論壇」,邀請芬蘭、日本、韓國及香港知名人士分享閱讀成功的經驗。

Markku Linna 說,閱讀和寫作教育被芬蘭人視為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指標,芬蘭政府大力推動閱讀教育,免費提供一視同仁的基礎教育,提供專業老師的訓練,鼓勵學生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在「一個都不能少」的教育政策下,芬蘭學生能力表現在國際大放異彩。

台灣 PIRLS(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Literacy Study)計畫主持人柯華葳表示,在全球四十五個國家地區中,台灣學生每天課外閱讀比率排名倒數第一,原因出在台灣學生視閱讀為功課,而不是興趣,缺少獨自閱讀的時間是關鍵。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Reading: 千億商機 從親朋好友開始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2, Nov. 2007, pp. 48-54
原文連結

Facebook 最受商業世界青睞的,在於它確立了清晰的使用者性格——年輕的高知識份子 / 中產階級;比起 MySpace 上那些乳臭未乾的青少年,對於廣告主而言,這群人的確看起來肥美許多。
正如同佐克伯所說:「我們不將這個網站視為一個線上社群,它的目的是建構一個可以強化實體社群的線上名錄,真實反應現實生活狀況。」 Facebook 成功了,它在虛擬空間裡複製了人們的真實生活、人脈圈。

一個秋日夜晚,微軟(Microsoft)執行長包默(Steve Ballmer)出現在矽谷住宅區的一戶平常人家裡。

他不是單獨一人,有一位二十三歲的年輕人跟他同桌共進晚餐,這個酷愛穿著T恤、牛仔褲的金髮青年,名叫馬克.佐克伯(Mark Zuckerberg),他跟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一樣,是哈佛大學的中輟生。三年前,當時還是大二學生的佐克伯,從哈佛離開,創辦了Facebook-- 一個以全新通訊錄形式出現的人脈網站。

一週之後,這頓晚餐的結果,以震撼性的姿態,在美國各大媒體全面發酵:微軟確定將以破天荒的高價二.四億美元,買下 Facebook 一.六%的股權,這不僅是微軟近日以來在網路世界最重要的商業決策之一,更把 Facebook 的市值一舉推上了一百五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五千億元)的歷史新高!

個人通訊錄 自動拓展菁英人脈圈

這已經不是 Facebook 第一次讓眾人跌破眼鏡了,從總裁的特立獨行、一再拒絕高額購併條件的紀錄,到各家搶親造成的身價飆漲,Facebook 的一舉一動總是引人注目,但也每每引來更多謎團,到底這是怎麼樣的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在賣什麼?為什麼值那麼多錢?

Facebook,從字面來說,就是「通訊錄」。Facebook 的成功,是因為它將自己設定為「親朋好友」的人脈管家。每個進入 Facebook 註冊使用通訊錄的人,都必須依規定填入真實姓名、就讀學校等基本資料。之後,Facebook 就開始自動地扮演「人脈管家」的角色,以便利的網路介面及遊戲,幫助用戶維護與同學、朋友們的人際關係。

例如 Facebook 會主動發信提醒你,某個你的 Facebook 朋友再過三天就生日了,記得表示一下。至於用什麼來表示呢?Facebook 提供了虛擬的花束或蛋糕,還有各式特色商品供你選擇。

一般人的通訊錄都是封閉的,只歸個人所有,必須一筆一筆地鍵入資料,但是 Facebook 神奇之處,就是它不但免費為每位用戶做好個人通訊錄的管理,還能進一步主動分享彼此的通訊錄,從此之後,以「我」為核心的人脈網,就透過環環相扣的通訊錄,如漣漪般層層往外擴散。

這樣看來,Facebook 不僅是個人的人脈管家,還夜以繼日、盡職地自動為用戶拓展遠端人脈。

如果這個會「自動拓展」的人脈圈,是以一個社會上人人艷羨的菁英社群為核心,那必定具有致命的吸引力!而這就是 Facebook 傳奇故事的起點。

哈佛宿舍發跡 兩年衝上全美流量第七

最早,這個網站的起點,是源起於創辦人馬克.佐克伯為自己哈佛學生宿舍所建立的「線上通訊錄」服務。二○○四年二月四日,Facebook 正式在哈佛大學成立,開始提供以現實校園人脈為基礎的線上社群服務。

因為這個全新的社群網站既便利又好玩,只花了兩週時間,Facebook 就吸引超過半數的哈佛大學學生登錄服務;開站不過三個月,這個嬰兒網站就風光打進了美國三十所大專院校。

同年夏天,佐克伯與之後加入的兩個夥伴莫斯柯維茲(Moslovitz)與休斯(Chris Hughes),前往美國西岸放暑假。原本單純的度假行程,最後演變成佐克伯與 Facebook 短暫歷史中最重要的一個夏天:佐克伯在這個陽光與創業的寶地上,遇上了新事業的第一個貴人,也是一路上最忠實的資金支持者——PayPal 的共同創辦人席爾(Peter Thiel)。

在短短十五分鐘的會面裡,佐克伯抓準機會,成功引起了席爾的興趣,第一筆五十萬美元創業種子基金順利落袋。這五十萬,是 Facebook 開啟傳奇新頁的重要象徵。解決了資金問題,佐克伯義無反顧地決定追隨學長比爾.蓋茲的腳步,離開哈佛專心投入新事業。而 Facebook 的第一個百萬名會員里程碑,也在當年年底輕鬆達成。

隔年,在席爾牽線下,Facebook 再度獲得高達一千二百七十萬美元的資金挹注。而 Facebook 也沒讓這位慷慨的支持者失望,當年度便讓會員一舉衝破了五百萬人關卡,流量也在二○○六年初,登上 comScore 美國網站流量排行榜的第七大,僅僅比 Google 低一個名次(編按:截稿前 Facebook 又更上一層樓,成為排名第六的網站)。

短短兩年時間,以大專、高中族群為基礎的 Facebook,站穩了全美第二大社群網站的江湖地位。隨著第一大社群網站 MySpace 以五.八億美元售予新聞集團(News Corp.),Facebook 自然成了市場上炙手可熱的購併追逐對象。

然而,佐克伯與 Facebook 的故事,也是從這兒發展出不同於其他 Web 2.0 公司的情節。不若其他公司歡欣地收下購併邀請函,佐克伯並不打算就這樣結束這段冒險。他不僅不只一次表明自己維持 Facebook 獨立的決心,也從不避諱談論著自己將 Facebook 推向上市、上櫃的野心。

說來有趣,即使 Facebook 不斷對出價購併的人說不,卻不減各界對 Facebook 的興趣,一個接一個出現的購併邀約,沸沸揚揚之後總是無疾而終,反而幫助佐克伯一次次提升了 Facebook 的價值。

購併傳聞炒熱市值 四年登上百億俱樂部

先是新聞集團的勁敵媒體衛康(Viacom)在二○○六年初,以七.五億美元向 Facebook 示好。同年九月又有雅虎(Yahoo!)開價十億美元。今年度 Google 與微軟更先後出手提出優渥條件,拉攏 Facebook。幾經折衝之後,微軟終於以二.四億美元價格,搶下 Facebook一.六%股權。如此推算下來,短短四年不到的時間,佐克伯就將 Facebook 推上了百億市值俱樂部,而這也正呼應了席爾過去對 Facebook 的評論:「這公司比外人想像的還要更有價值!」

或許席爾真的是 Facebook 的伯樂吧,但一個二十三歲的輟學總裁、一個四歲不到的網站、一年僅一.二五億美元來自網路廣告營收數字(對照流量相當的其他網站,Facebook 目前的廣告營收,的確不十分光彩,市場預估其最大對手 MySpace 本年度的廣告營收就可達到五.二五億美元)……,的確還是讓不少人持續質疑 Facebook 的價值。然而,這也是 Facebook 迷人與令人迷惑之處。

首先,Facebook 擁有其他網站所缺少的族群特質。靠著獨特的校園背景與嚴格規範的會員申請門檻(Facebook 原來只接受美國大專院校發給學生的 .edu 電子郵件帳號,作為會員登錄帳號,直到二○○六年九月才正式向一般使用者開放),Facebook 樹立了清晰的使用者性格——年輕的高知識份子/中產階級。就購買力的現在式與未來式來看,比起占據 MySpace 那些乳臭未乾的青少年,對於廣告主來說,Facebook 這群使用者的確看起來肥美許多。

此外,正如同佐克伯所說:「我們不把這個網站視為一個線上社群,這個網站的目的,其實是建構一個可以強化實體社群的線上名錄,讓它能夠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的狀況。」Facebook 也成功地在虛擬空間裡,複製了人們的真實生活、人脈圈……。

科技巨擎綜合體 微軟 + Google 的服務模式

也因此,Facebook 不僅掌握使用者生活偏好、朋友圈,更可怕的是,透過會員登錄機制及朋友間相對關係的身分定位,Facebook 還能清楚地知道「你(使用者)是誰?」

這些訊息,也正是 Google 以關鍵字分析及各式服務包圍使用者,千方百計想要蒐集的使用者資訊。若有效運用在精準廣告(targeted advertising)上,無論是對網站或是廣告主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大金礦。這也是美國不少科技觀察家,直指 Facebook 不僅是下一個 Google,甚至可能比 Google 還可怕的原因之一。

然而,它的潛力還不止於此。Facebook 在今年五月推出的「F8平台」,更讓矽谷圈對它多了「下一個微軟」的評論。簡而言之,這個平台讓外部程式設計師,也同樣可以參與 Facebook 的功能與服務設計。更重要的是,這些外部開發團隊還能夠利用這些開發的服務,進行收費或其他商業行為。

換句話說,Facebook 等於將其既有的使用者及社群網絡,與廣大的外部研發團隊共享。

只要能夠做出夠吸引人的服務,人人都有機會靠著 Facebook 賺進大把銀子,而且 Facebook 也將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源源不絕的新服務及研發人力。而如此的作法,更是像極了促成微軟大紅大紫的 Windows 軟體平台。

美國知名的科技部落格 TechCrunch 便指出,若 Facebook 平台真如 Windows 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席捲全球的網路使用者,未來二到五年,或許 Facebook 也有可能成為我們的桌面系統(desktop)抑或網路瀏覽入口,而不再只是單一的網站目的地!

TechCrunch 的想像會實現嗎?或許現在還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但是目前可以確知的是,一股以 Facebook 為主軸的軟體開發網絡正在集結,而且資金市場還十分樂意為他們埋單,大量的投資不僅持續倒入 Facebook 裡,就連 Facebook 外的支援程式開發團隊也跟著雞犬升天。大家看的,的確是 Facebook 的未來性。 如同另一全球社群網站 Friendster 的總裁林思壯(Kent Lindstrom)所言,目前全球社群網站已經來到了關鍵戰役的一刻,未來他預期只會剩下四個全球性社群網站。目前,Facebook 的確已經是個兵強馬壯、糧草豐盛的一方雄霸,它的未來,無論是購併還是上市(IPO),當然都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針對這個問題,席爾過去面對媒體的幾次對話,十分耐人尋味。他曾說:「真正了解 Facebook 力量的就是使用者,而想買又不了解 Facebook 力量的人,卻總是不願付足夠的錢。」

言下之意,Facebook 不是不願賣,而是價格談不攏。但另一方面,席爾又對著媒體主張:「Facebook 不會在二○○九年之前 IPO。」到底何者才是 Facebook 真正的歸宿?或許,這也是 Facebook 精心策劃,用來吹捧身價的謎團之一吧。

病毒式行銷 你的人脈網絡一把抓

一份發源自哈佛大學校園的線上通訊錄,如今成為集結全球四千九百萬用戶的集體通訊錄,這其實意味著 Facebook 的每一個用戶,都以這裡為個人人脈的入口網站,以此作為對外聯絡的窗口。如果保守估計,每個用戶擁有二十名親朋好友的名單,那麼 Facebook 實際可動員的會員數,將如同病毒式行銷般不斷向外擴充,幾乎沒有止盡!

因此,這個每日以有機形式不斷成長擴充的通訊錄,才會令微軟、雅虎、Google 坐立不安。如果說,科技始終必須回應人性的需求,還有什麼比透過網路與親朋好友聯絡感情更好的應用?

在 Facebook 上的四千九百萬個用戶,意味著四千九百萬個環環相扣的「熟人圈」,這種全新的全球人脈,究竟將如何改變人們購物、就業、甚至找尋人生伴侶的計畫,正是各方熱切觀察的焦點。
 

Week 13: Web 2.0

1. What's web 2.0?
 a. Is iTunes a service of web 2.0?
 b. aNobii
  請同學至 aNoBii 註冊, 並分享自己書櫃上的書籍。
  期末前必須對至少ㄧ本書的完成評論。
  想想這樣的 Web 2.0 網站要怎麼存活下來 ?

2. facebook
  請同學至 facebook 註冊。
  想想這個網站的賣點是什麼 ?

3. PCMan
  這是給想玩 bbs 的同學的...

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

Our Facebook's Group

我在 Facebook 開了一個 Group:
Computer Class @ IB, MCU

同學如果在 Facebook 註冊後, 可以加入這個 group,...
(Note: 請記得先加入 taiwan network, 才可以加入我們 group !!)

我在 Facebook 上的名字是 Yeuan-Kuen Lee,
帳號(email)用的是 yklee@mcu.edu.tw

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Reading: [視覺新解放] 資訊多樣的 Podcast

udn 數位文化誌 2007/03/21 作者: 陳徵蔚

原始文章連結

明明就可以購買書報雜誌閱讀,或者打開電視收看,有聲傳播為什麼仍然可以擁有一席之地,甚至在技術與傳播模式逐漸成熟的今日,這種古老的口語模式竟然結合了最新科技,成為熱門的網路應用之一?

高齡八十多歲的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據聞醉心於科技產品,她日前迷上了 ipod,隨後開始嘗試 podcast,甚至連她 2006 年八十大壽賀詞,以及耶誕節的公開講話,都由英國皇室以 podcast 形式在網路上傳播,這項新興網路應用因而更加聲名大噪。

遠在 podcast 流行之前,mp3 的使用便不再侷限於音樂分享。例如「The Mercury Theater on Air」,便是將 1930 年代紐約頗受歡迎的廣播劇聲音檔案放上網路,供人免費下載。這些內容都是著名的英美文學經典與大眾作品,包括狄更斯的《孤雛淚》、《雙城記》,薩克雷的《浮華世界》,康拉德的《黑暗之心》,或是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等等,涵蓋範圍廣泛。在台灣,「交大愛盲有聲書網」也透過公益服務的模式,提供了許多雜誌的有聲下載,包括《國家地理雜誌》、《天下雜誌》、《皇冠雜誌》、《古典音樂雜誌》、《科學人》等十種,雖然無法做到每期皆有內容,但是已經頗具規模。由於侷限於著作權法,該網站僅供領有殘障手冊之盲胞使用,但是該系統並未做進一步下載限制,因此一般使用者仍可在不妨礙著作權的前提下,體驗其便利。

隨著 podcast 逐漸在國內開展,越來越多的資訊與內容也隨之出現。例如「博客思聽網路書摘」,便提供免費中文書摘與 RSS 訂閱,精選市面上熱門書籍,包括「藍海策略」、「星巴克感性行銷」、「大前研一 OFF 學」等等,每本書提供約 30 分鐘的有聲書摘,搭配優美的背景音樂,非常適合手機、隨身聽。其次,自 2006 年 9 月中起,中廣流行網、Hito radio、News98、ICRT、台中全國電台、高雄港都電台等開始與蘋果電腦合作,推出 Podcast 節目。事實上,此種合作早已成形,包括迪士尼、美國 ABC News、英國 BBC、ESPN、美國公眾電台(WGBH)、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等,也已經提供 Podcast 節目。

明明就可以購買書報雜誌閱讀,或者打開電視收看,有聲傳播為什麼仍然可以擁有一席之地,甚至在技術與傳播模式逐漸成熟的今日,這種古老的口語模式竟然結合了最新科技,成為熱門的網路應用之一?此中答案,也許我們可以從過往的歷史中找到一些答案。

十九世紀英國的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晚年搖身一變,從小說家成為了說書人。他朗誦自己的作品,完全不靠道具與戲服,藉由巧妙模仿各種角色的聲音,成功抓住觀眾的心。乍看之下,這樣的表演應該不會有市場,畢竟許多人早已讀過原著,額外花錢聆聽作者朗誦小說,並不特別吸引人;然而,他的演出卻異常成功,不但席捲英國,而且風靡美國,最後甚至一票難求。朗讀通常在聖誕節,狄更斯到美國巡迴時,觀眾不顧風雪夜宿街頭,只為隔天順利買票。一幅應該出現在新聞報導,由追星族所構成的熟悉畫面,卻在一百多年前上演。短短十二年間,狄更斯舉辦了 472 場朗誦,總營收淨利 45,000 英鎊,平均每年約 37,00 英磅,大幅超越小說連載年平均獲利 3,000 英鎊。同樣的內容,不同的表演方式,特別是透過「口語朗誦」形式,卻形成了可觀的票房,凸顯出「形式」與「媒體」的重要性。採用不同形式表達同樣內容,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閱讀畢竟費神,許多民眾因此偏好「聽書」,如果能夠輕鬆欣賞演出、聆聽朗讀,那就不一定需要閱讀,視覺因而得到了解放。如今電視電影、廣播以及數位影音科技夾擊,閱讀人口急遽下降,越來越多人在學校畢業後就鮮少閱讀,即使在校園,圖書館也開始憂心入館人數銳減的問題。傳統書籍乏人問津,「電子書」同樣面臨類似困境。藍燈書屋(Random House) 坦承,消費者對於電子書缺乏興趣,所以該出版社電子書銷售呈現停滯,只好積極投入有聲書市場。美國圖書館考量年輕人以及上班族沒有時間閱讀,因此推廣有聲書下載。直至今日,全美各地大約有 1,000 個圖書館與有聲書出版社 OverDrive 簽約,另外 200 個圖書館與 NetLibrary 合作,準備推出有聲書下載服務。有聲傳播的市場,因而成為重要的商機,以及文化承續的重要場域。

聲音的魅力無遠弗屆,透過講稿的修飾,文字與閱讀巧妙的搭配,有聲資訊成為了當前十分重要的,足以解放視覺、適合忙碌時吸收資訊的模式。現今網路上的聲音內容大多由文字稿轉化而來,經由朗誦剪輯,最後呈現於聽眾面前,其過程類似簡化後的廣播節目製作。有興趣嘗試 podcast 製作的網友,不妨使用類似 ODEO 等的製作與發佈工具程式,便可透過類似發表文字部落格的過程,以模組化的程序來建置自己的「播客」。當然,如果使用 iTune 的網友,便可直接使用其中內建的功能,訂閱或製作 podcast,體驗其中的趣味。

Podcast 雖然日漸流行,但網路上的資訊往往過於零散,因此越來越多的入口網站也應運而生,提供有聲資訊的系統整理。在國外,諸如 ipodder、Podcast Alley 等,都蒐集了許多的有聲內容。在華文世界,「華語 Podcast 連播網」,亦名 iPodTalks,提供了相當豐富的華文語音資訊。從新聞重大事件到生活瑣事,都可以下載收聽。另外,許多文字部落格也結合了語音 podcast 服務,企圖整合影、音與文字三種網路上即為普及的傳播模式,一場屬於媒體與網路文化的追逐戰,勢必因而展開。

參考連結

伊麗莎白女皇賀詞:http://clients.westminster-digital.co.uk/royal/podcast
The Mercury Theater on Air:http://www.mercurytheatre.info/
交大愛盲有聲書網:http://blind.nctu.edu.tw/Magazine/
博客思聽網路書摘:http://www.bookast.com/
ODEO:http://odeo.com/create/home
ipodder 入口網站:http://www.ipodder.org/
Podcast Alley:http://www.podcastalley.com/
iPodTalks:http://funtalks.com/ipod/

Week 12: iTunes & podcasting

1. 請大家先到 apple 網站下載 iTunes.
 a. 什麼是 podcast ?
 b. 如何設定匯入格式 ?

Note: 若是你使用 ie 下載, 常會發生檔案下載不完全, 導致無法執行, 請改用 firefox 下載軟體, 就可以下載到完整的檔案。

2. Podcasting
 a. CNN VIDEO & AUDIO PODCASTS
 b. 天下雜誌多媒體專區
 c. 中時電子報播客
 d. ... 請直接到 Google 搜尋...

3. Reading: 個人化廣播新媒介—Podcast 之初探
 

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

News: 看好 Facebook 商機 李嘉誠投資 6000 萬美元

原始新聞網址

根據道瓊公司(Dow Jones)旗下部落格「萬事數位化」揭露的消息,富比士財富排行榜名列第九的香港長江集團創辦人李嘉誠最近以 6000 萬美元(約台幣 19 億 3500 萬元)投資目前快速走紅的社群網站業者 Facebook。

萬事數位化部落格板主史威雪引述消息人士的話指出,李嘉誠透過他所擁有的企業進行這項投資;目前,李嘉誠旗下的主要企業包括長江實業、和記黃埔等公司。史威雪說,李嘉誠認為社群網站商機潛力無窮、難以抗拒。

軟體業霸主微軟 10 月份剛以 2 億 4000 萬美元投資 Facebook ,在 150 億美元資本額中約持股 1.6%;微軟出面投資後,各方便對於是否有其他後續投資者出現高度關注。

Facebook 為擴張營運版圖、為廣告業者建立互動網絡,近來積極向外尋求資金,除了吸引微軟、李嘉誠出面投資,也鎖定避險基金及私募股權業者;若干部落格及媒體傳言,截至目前為止,募資情況未臻成熟,據 CBC 新聞透露,曾被傳聞的潛在投資者遠見資產夥伴公司已決定不投資。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Student's Interests

1. 再來一堂音樂課吧!
  by 飄~,
2. 教我們自己組電腦! (基本電腦硬體方面的常識)
 如何讓電腦運作速度快一點? 介紹一些不錯的硬體跟電腦周邊,
 3C 或和電腦科技有關的東西,
  by 猴老爺, 阿什麼忠的, 阿廷, 豆腐梗, ~pin~,
3. 網路禮儀 (著作權相關)
4. BBS
  by ♥討厭隔壁的貓♥, tcje0408,
5. 科技公司相關資訊
  by ,
6. 資訊潮流不可或缺的實用知識
  by ├§ 熟悉 §┤,
7. 編輯影片的軟體或系統
  by 許惠雯,
8. 網頁的語法編輯, CSS
  by 結合電腦與時事
  by
,

Week 11: 期中課程回顧與展望

1. 請同學回顧上半學期的課程內容, 思考半個學期以來, 自己哪些方面表現很不錯? 哪些部份尚待改進? 並給自己打一個分數。

 未來的ㄧ個半月, 希望我們課程在電腦相關領域中, 提供哪方面的協助來幫助你學習? 希望自己期末成績為何?

 請在下課前, 把思考後的想法貼到 Homework Show @ IBCC 中。

2. Leopard 體驗日

 請同學在 12/16 以前, 前往任何一家 apple 的展售中心去體驗不同於 microsoft 的電腦作業系統。並在12/17 以前將體驗心得貼到 Homework Show @ IBCC 中。

3. 數位時代雜誌 統一訂購方案
 ㄧ年期, 無贈品 NTD 990.

 1 ~ 5 人: 再打 95 折, 940元 (78元/本)
 6 ~20 人: 再打 9 折, 891元 (74元/本)
 21 ~50 人: 再打 8 折, 792元 (66元/本)
 51 ~100 人: 再打 75 折, 743元 (62元/本)
 101 人 ~ : 再打 65 折, 644元 (54元/本)
 
 由大部分同學的期中檢討報告中, 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都覺得自己有學到了與生活相關的電腦常識。不過, 老師覺得, 想要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數位時代中存活下來, 甚至是在激烈的競爭下勝出, 僅僅是這樣仍然是不夠的, 同學還有太多的能力必須培養。想要存活下來, 『隨時吸收新知』是必要的; 想要勝出, 『是否具思考能力』則是關鍵因素。這些能力都是需要長時間累積養成, 絕不是一次兩次的考試就可以獲得的。

 老師覺得第一步可以從『閱讀能力的養成』開始, 建議同學訂閱一本雜誌, 隨時閱讀, 有空多思考, 慢慢的, 大腦運作的模式就會漸漸成形, 一定會有一番不同的人生的!!

最新訂閱狀況:
國企三甲 32 人,
國企三丙 22 人
數媒概論 13 人, 影像處理 13 人,
資工二甲 10 人, 其他 4 人。


合計 94 人

各班負責收錢的同學, 可以直接收 644 元, 我們一定可以湊到 101 人的。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Leopard 體驗日



現場除了示範說明,並讓您有機會搶先體驗迄今最教人驚艷的 Mac OS X 版本。請於 Leopard 體驗日至蘋果授權經銷商處親身感受!

Week 10: Classmate Review!

1. Classmate Review:
 a. Week 7: Digital Camera

  優秀作品
  國企三甲 : 楊于萱, 吳珮君, 黃俞蓓, 陳依依
  國企三丙 : 郭盈吟, 雷嗣潔, 高偉齡, 洪瑜晨, 吳淳鈺

 b. Week 8: Digital Photographic Retouching

  優秀作品
  國企三甲 : 許亞雯, 何筱婷, 陳孟邦, 沈怡慧, 楊忠明
  國企三丙 : 雷嗣潔, 鍾雅婷, 郭盈吟, 蔡念潔, 羅詩涵

2. 指定閱讀: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2, November 2007, pp 46-72.

 ( Cover Story ) 贏家的通訊錄

 a. 千億商機, 從親朋好友開始
 b. 佐克伯總裁的拖鞋、T-shirt 與牛仔褲
 c. Facebook 掀起網路掏金熱潮
 d. Web 2.0 必學的菁英群經營術
 e. 不斷轉型成長的 Facebook 品牌
 

2007年11月10日 星期六

Week 9: Classmate Review!

1. Classmate Review
 a. Week 4: Tagging & Classmate Review!

  優秀作品
  國企三甲 : 蘇瑋, 張恩維, 黃俞蓓
  國企三丙 : 郭盈吟, 許鈞雅, 蔡念潔

 b. Week 5: Music, Music, Music!

  優秀作品
  國企三甲 : 陳依依, 嚴士涵, 陳瀅帆
  國企三丙 : 高蕓楦, 蔡念潔, 張嘉芸

 c. Week 6: Maps, Maps, Maps!

  優秀作品
  國企三甲 : 陳依依, 嚴士涵, 張雅菁
  國企三丙 : 蔡念潔, 郭盈吟, 沈佩蓁, 吳盈萱
2. Reading:

  

 a.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2, November 2007, pp 78-81. 原文連結
  Google 地圖台灣版強勢壓境

 b.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2, November 2007, pp 82-85.
  真正的免費音樂, 從 Radiohead 開始

  吉他手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 「讓人們好好思考音樂的價值是有趣的

  那些喜歡音樂, 去下載音樂的樂迷, 應該被視為是重要的顧客,
  而不是隨時可能被控告的目標。

  成大 MP3 事件

  

 c.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2, November 2007, pp 206-207.
  韓國比價網站發展多元化

 

Reading: Google 地圖台灣版強勢壓境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2, November 2007, pp 78-81.原文連結

Google 於 9 月中推出地圖搜尋台灣版,以地圖為中心,打造全方位生活平台的野心不小。

其實從 Google 地圖搜尋內容,可以看到一種「免費經濟」的進行式,台灣本土網站的地圖搜尋,要如何打贏這場戰役?

採訪 撰文 = 羅之盈 , 攝影 = 莊明穎

以搜尋引擎起家的 Google,近年來靠著自行研發、購併,在網路服務上幾乎沒有做不到的事,從郵件、即時通訊、RSS 閱讀器、共同論壇等,種類繁多。在地理資訊方面也著墨甚深,特別是地圖功能,自二○○五年上線以來快速引起風潮。但英文介面以及缺乏街道搜尋的使用障礙,確實讓台灣使用者望之卻步。有鑑於此,Google 台灣團隊九月推出自行研發的地圖台灣版。

進入新上線的 Google 地圖台灣版,繁體中文介面下,可用地址查尋台灣街道,也可使用關鍵字搜尋想找的訊息,例如打上「茶餐廳」,就會在地圖上顯示搜尋到的餐廳位置。除了工具性的查詢之外,Google 見長的個人化也在此展現,「我的地圖」功能可自行在地圖上註記各種資訊,並可嵌入相簿和影片,使用者可選擇是否要公開,是個結合地圖的網誌,Google 台灣工程所所長簡立峰說:「現在 Google 已有四百萬種 MyMaps 應用。」

應用程式的戰役

簡立峰所帶領的地圖台灣版研發團隊,包括一個產品經理、三個工程師,加上一位實習生,五個人花六個月就完成了這項本土化使命。其中的地圖資料是由本土企業勤崴科技提供,國道影像、停車資訊是與公部門合作,企業合作資訊則是企業製作提供的,各方網友自製的小工具也相當有特色。但豐美的果肉無法獨存,支撐一切的骨架則來自 Google 開放的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設計介面)技術。國外網友運用這套容易使用的技術,已經發展出幾百個小工具,台灣版方面則有網友製作出日據時代跟現在地圖的對比工具,相當特別。

目前美國版地圖獨有的功能,包括規劃路徑、街景功能,簡立峰表示,美國有的功能,台灣都會做。至於台灣版獨有的功能,最神奇的,就屬台北市即時停車空位資訊,只要點選即時停車場資訊,就會在地圖上顯示停車場資訊及目前哪裡有空位。

此外,Google 地圖台灣版所製作的商家登錄中心,開放給企業自行上網登錄公司資料,經過 Google 內部檢驗之後,就能出現在地圖上。此項功能對中小企業而言,可說是個免費的好服務。

簡立峰解釋說:「台灣多半是中小企業,但它們的 IT 能力可以做網路行銷的不到一%,政府花很多力氣推廣 IT 化,但效果並不好,不如架一個網頁,讓它們上去貼資料就好了,也可們將 DM 貼在網路上。」他接著指出,跳出 Google 業務的角度來說,台灣網路內容相較國外少的原因,就在於 IT 化的不足,占台灣商界九○%的中小企業,並沒有龐大的資源去支持 IT成本,但台灣卻是個適合網路行銷的地區,所以透過簡單的上網登錄資料與訊息,可望活絡整個網路,「這不只對 Google 好,對大家都很好。」

在地化與國際化戰役

顯而易見的是,地圖台灣版是 Google 在地化的另一項成品。台灣工程團隊成立才一年多,半年前推出的 igoogle 台灣版個人化首頁,使用情形比預期好,緊接著的地圖台灣版也引發討論熱潮,在地化對 Google 而言,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簡立峰表示,Google 一直致力於「國際化」(international),從台灣觀點看就是在地化,Google 希望各地的使用者都能有相同、美好的使用經驗,所以在地語言是最基本的。簡立峰說:「我們內部有一種說法,只要有一種語言即使只剩一千人使用,我們也要支援。」除此之外,還依當地使用者習慣設計產品,先前的 igoogle 設計出方便台灣人使用的類目,並可自定使用與否,就是在地化的顯著表現。

面對 Google 地圖的來勢洶洶,雅虎奇摩也同時更新生活+地圖,以生活+豐富的資訊為優勢,但沒有衛星影像與衛星地圖,功能較少,是個簡化但堪稱實用的地圖網站。雅虎奇摩搜尋暨社群服務事業部總監鄭雅仁表示,目前來說還沒看到網友以地圖為使用中心,所以生活+地圖定位仍是以「實用性的工具」為主。關於手機版和個人化地圖的部分,將視使用者反應之後,再考量是否增加這些功能,「目前來說,網友使用上還不是以地圖為主,若發現使用者行為模式改變,我們也會因應。」

從網站規劃來說,Google 對於搜尋的理念與眾不同,包括雅虎奇摩在內的本土資訊網站,對於特定需求的搜尋(如美食),都會設定「類別」;也就是說,當你點選美食頻道時,將會出現燒烤、異國料理、火鍋等類別,這樣的暗示有助於引導網友使用,特別是當你只隨意瀏覽,沒有設定目標時,是不錯的方式。

設定目標與否的戰役

但 Google 卻有不同的想法,簡立峰表示,網路非常重要的是資訊平等觀念,這些類別確實有提醒功能,用起來也方便,但是類別該放哪些名目、順序又該如何,這都影響到資訊平等,而搜尋則是來自於每個個人的腦海,該用哪些字找什麼,這些資訊都平等存在。簡立峰說:「我每天都在想要怎麼樣『公平』。台灣使用者喜歡被『餵』資訊,但我們不喜歡餵給他,我們尊重他,讓他知道有,並可選擇要不要。」

除了入口網站之爭,Google 地圖也令本土地圖網站提高警覺。不過,有些本土業者評估對手後,認為現階段的 Google 地圖「危害不大」。

功能性與習慣性的戰役

台灣熱門地圖網站 UrMap 你的地圖,負責經營的友邁科技總經理卓政儀說:「他們網站上有哪個功能是我們沒有的?」此波 Google 主打的房仲等生活資訊地圖,更是 UrMap 的強項,擁有十多個類似頻道,與美食雜誌、房仲業的合作已行之有年,口碑頗佳,並與求職網站合作,將職缺直接秀在地圖上,卓政儀笑著說:「方便大家找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至於 UrMap 受歡迎的規劃路徑功能,更是 Google 地圖還未開通的項目,可見 Google 要撼動本土網站還需要一些時間。

資料品質才是關鍵

另外,網路界興起沒多久的地圖性質部落格,在地圖上標定點、貼圖文的網誌,面對嵌入相簿、影片的 Google 地圖,是否有分食眼球市場的顧慮?擁有五千名使用者的地圖日記執行長郭書齊表示,Google 地圖以資訊為主,使用者是工具性質的使用,但地圖日記定位則是社群網站,像是在這個平台上交朋友,「透過地圖日記的文章,讓彼此更真實的存在」,一個是找資訊,一個是交朋友,即使功能有些雷同,但屬性上的不同,使得瓜分使用者的顧慮沒有那麼強烈了。

或許是因為 Google 這個網路巨人,或許是因為結合照片、影片的強大功能,各方人士對於台灣版地圖,有著不同的期待或焦慮,但就競爭台灣使用者眼球的觀點來說,搜尋到的資料品質如何,其實才是最後決勝的關鍵。

Web 2.0 精神造就網友自治的國度,但一個純粹仰賴網友提供訊息的地圖,到底好不好用,仍是使用者心中的一個問號,Google 台灣版地圖的風行與否,需要時間檢驗。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Reading: 培養能力 vs 灌輸知識

這是一封在網路上流傳的 email, 原始作者我也不知道。今天早上由一位英國保誠人壽的業務員寄給我, 文章內容很契合我的想法, 因此貼過來給同學參考。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我兒子正在讀高二,考了一道歷史題: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公元哪一年死?最遠打到哪?
" 第二問"兒子答不出來,我幫他查找資料,所以到現在我都記得,是打到現在的匈牙利附近。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美國世界史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它的題目是這樣的: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
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
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麼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去,後來才知道那個東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
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歐洲猖獗的時候,誰曉得這個叫做鼠疫。
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會死亡。
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
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意大利弗羅倫斯的文藝復興。
如果沒有文藝復興,西班牙、南歐就不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
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夠強大,盎格魯─ 撒克遜會提早 200 年強大,日耳曼會控制中歐,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

教師一看,說:「 棒,分析得好。 」
但他們沒有分數,只有等級, A ! 其實這種題目老師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 日本總是同我們在歷史問題上產生糾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書。他們的教師給高中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

日本跟中國 100 年打一次仗,19 世紀打了日清戰爭(我們叫甲午戰爭),20 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抗日戰爭),21 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個高中生是這樣分析的:

我們跟中國很可能在臺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 臺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臺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我們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基隆和高雄的右邊。 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我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來跨過印度洋, 穿過馬 六甲 海峽,上中國南海,跨臺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是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我們的貨輪一定要從那邊通過,我們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

按照判斷,公元 2015 年至 2020 年之間,這場戰爭可能爆發。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做對華抗戰的準備。

我看其他學生的判斷,也都是中國跟日本的磨擦,會從東海開始,從臺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是 2015 年至 2020 年之間。

這種題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撇開政治因素來看這道題, 我們的歷史教育就很有問題。翻開我們的教科書,題目是這樣出的: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每個學生都努力做答案。

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什麼時候割讓遼東半島, 什麼時候丟了臺灣、澎湖、賠償二萬銀兩 1894 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 年簽訂馬關條約,背得滾瓜爛熟,都是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數字。那又怎麼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會怎樣!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天啊!不能完全責怪孩子,應該反省的是我們大人。
 

Week 8: Digital Photographic Retouching

1. 請同學先研究一下自己相機的色階分布圖。



2. 如何利用色階分布圖編修照片?



今天課堂上講解到的基本概念, 請參考 "數位相片編修聖經" (施威銘主編, 旗標出版), 第五章: 曝光調整!

3. 2D Code

  
  這是什麼? 有什麼用?

4. 本週作業: 請用相機拍攝照片, 然後用 Levels, Curves 修改, 並將修改前後兩張照片都貼到 Homework Show @ IBCC 中。

  
  同學可以到 Adobe 網站下載 Photoshop CS3 的 30 天試用版...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News: 電子地圖功能多 便利生活好幫手

原始新聞連結

中廣新聞網 2007/10/31 10:00 記者 張德厚 報導

電子地圖對經常找不到路的人來說,可以提供很便利的協助,入口網站 Google 及 Yahoo! 都相繼推出全新的電子地圖,提供「路徑規劃」、「IP定位系統」、「商家介紹」等服務,讓電子地圖的功能更為多元。

◎台灣 Google 地圖 影音資訊豐富內容

以Google 來說,過去一直沒有專屬於台灣的地圖平台,網友們使用時需要先連上美國的 google maps,而在台灣 google 團隊的努力下,終於推出了台灣專屬的「地圖」平台,讓台灣的使用者可輕易搜尋並瀏覽各種在地的地圖資訊。Google 台灣工程研究所簡立峰所長:『包括網路看房屋、交通資訊、旅遊資訊、圖片、影音等資料,這跟你現在在 Google 網路上看的地圖是完全不一樣。』

除了可以輸入地址找地圖外,Google 地圖並強調其「動態開放平台」的特性,能讓一般使用者與企業上傳、編輯跟自己相關的資訊,例如在地圖上自己商店的地點,就可以連結上 Youtube 等影音網站,讓網友搜尋到自己商店時,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影音廣告,一般使用者也可以上傳所在地的實景照片,讓使用網路地圖更身歷其境。Google 地圖並且還加入台北市政府的資訊支援,讓使用者可即時掌握停車資訊。簡立峰:『台北市所有的公有停車場,現在剩下幾個位置,地圖上都可以知道,非常便利,因為在大都市找停車位非常不容易。』另外,符合規格的智慧型手機,下載 Google 免費的應用程式後,就可以在手機上使用行動地圖(Google Maps for Mobile) 服務。

◎ 提供多元生活資訊 Yahoo! 地圖更在地

而與Google推出的電子地圖相較,Yahoo!奇摩的地圖頻道(http://tw.maps.yahoo.com),更強調其在地化的服務,除了輸入「地址」搜尋地圖的基本功能外,Yahoo! 結合了旗下「生活+」頻道中近百萬筆的商家資訊,無論是食衣住行育樂,所在地附近有哪些商家及交通資訊,都能立即顯示在地圖上。而針對女性認路的習慣,Yahoo! 電子地圖並加入「顯示附近地標」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查詢地點附近的便利商店、停車場、銀行等大目標來定位、辨識方向。系統還提供「路徑規劃」的服務,只要輸入現在所在位置和想去的地點,就會告訴你怎麼走最方便。Yahoo! 奇摩公關主任許卉妃:『透過Yahoo! 奇摩生活+地圖頻道的「路徑規劃」功能,馬上就可以知道如何前往,包括公車或捷運的交通資訊,甚至連如何轉乘都列出來』

為了讓使用者節省定位時間,Yahoo! 地圖還有「IP定位系統」功能,系統就會自動偵測使用者 IP 位置,直接先跳出使用者所在地的地圖。而有鑑於GPS裝置的普及,Yahoo! 地圖也提供搜尋定點的經緯度資訊,方便使用者將搜尋結果鍵入 GPS 手持裝置中。

◎「地圖日記 」 Google Map+部落格

除了入口網站地圖頻道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外,電子地圖的應用是越來越廣泛,例如就有部落格平台結合電子地圖的功能,讓網友把自己的「所在位置」於地圖上定位出來,讓網友們的真實的生活經驗,可以在網路地圖中完整呈現。部落格平台「地圖日記」 (http://map.answerbox.net)就首創創結合 Google Map 的服務,讓網友於自己的部落格發表文章後,可以透過電子地圖、衛星影像顯示出自己的所在位置,或是文章描述的地點,網友還可以把自己的學校或工作地等地點設定為「生活圈」,之後在部落格首頁上就可直接看到生活圈附近其它網友的部落格。地圖日記創辦人郭書齊:『例如說把個人的生活設定在學校,那你進到個人首頁就會有一個生活圈大小事,它直接幫你找出哪些網友距離你幾公尺或幾公里,發生了什麼故事,然後直接匯集在你的部落格上面。』

郭書齊指出,這種導入空間概念的地「地圖式」部落格,因為能顯示出自己所在地附近的網友,所以可以拉近網友相互間的距離,讓彼此的互動更立體化,也能提高部落格間的造訪率。郭書齊:『我們會希望說讓網友的互動,不像過去的部落格一樣只有平面的感覺,時間空間可以交雜在一起很立體的感覺,雖然不認識彼此,確可以看到對方在何處。』

◎噪音地圖 吵不吵一看就知道

根據統計,近年來公害陳情案件中,始終以噪音案件高居首位,環保署也運用電子地圖的概念,著手建置噪音地圖,環保署特別引進了歐盟地區都市噪音地圖繪製技術與經驗,再參考道路車流量、噪音源、建物資料及結合地理資訊系統等,並進行噪音實測,再將所得的結果,以不同顏色做區隔,繪製成噪音地圖。例如噪音地圖上,主要幹道交通噪音約 71 到 85 分貝,以紫色與紅色表示;建物區噪音量約 46 到 60 分貝,以黃色與綠色表示,噪音音量愈高,地圖上顯示的顏色也愈深。環保署:『我們用軟體來模擬、計算出這個地區的噪音分佈,根據點電腦軟體,我們不同的顏色可以呈現出不同的噪音音量,將來可以提供地方政府,做為取締噪音的參考。』

環保署表示,未來系統建置完成後,除了可以做為噪音取締的參考外,民眾也可以上網即時查詢居家附近的噪音狀況,而民眾想要買房子時,也可以到噪音地圖看看當地環境以及、交通道路的噪音量,以免搬到一個吵雜的地方。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MCU's Map!


檢視較大的地圖

這是 Google Maps 最新的功能, 允許你將地圖嵌入到你的部落格中, 在這邊你一樣可以依你的需求 放大縮小, 很酷吧!!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News: Google 成恐怖份子幫兇? Google Earth 成攻擊地圖

2007/10/25 ETToday 記者周永旭 編譯
原始新聞連結

巴勒斯坦好戰份子正利用 Google 推出的 Google Earth 衛星地圖服務,來選擇以色列境內的軍事與其它目標進行攻擊。與巴勒斯坦法塔派系有關的好戰組織「阿克薩烈士旅」的成員向英國衛報透露,他們正利用廣受歡迎的 Google Earth 為工具決定攻擊目標。

加薩地區的阿克薩烈士旅指揮官阿布瓦立德說:「我們從 Google Earth 上取得詳細概況,接著對照我們擁有的市中心和敏感地區的地圖」。阿布瓦立德透過電腦向衛報記者展示以色列城鎮斯德拉特的空照圖,並示範他們如何選擇攻擊目標。

上個月阿克薩烈士旅發射的火箭落入無人居住的尼格夫沙漠。儘管他們的火箭構造十分粗糙,但是有許多枚都曾經打到斯德拉特,過去3年造成約 12 人喪生,數十人受傷。

阿克薩烈士旅是數個從加薩地區向以色列發動火箭攻擊的好戰組織之一。上個月,伊斯蘭聖戰組織發射的火箭擊中一處軍事基地,造成超過 50 名以軍受傷。阿克薩烈士旅堅稱,儘管他們隸屬於法塔組織,但是他們的行動和法塔領導人阿巴斯目前正和以色列進行的和平談判沒有矛盾。

Google Earth 地圖服務包括衛星圖與某些地區詳細立體圖,雖然這些衛星照片只會不定期的更新,意味無法讓人用來追蹤移動目標,但許多國防專家說,衛星空照圖資訊唾手可得的後果,將增加軍事機構的風險。

這並非 Google 第一次遭指控被好戰團體或恐怖組織利用。今年元月,英國官員就宣稱,伊拉克境內與蓋達有關的組織就利用 Google Earth 的空照圖鎖定伊南城市巴斯拉地區可能的英軍基地目標。

Google 不願評論衛報的報導,該公司在聲明中說:「我們已經對 Google Earth 所可能引起的新安全風險給予密切注意,在 Google Earth 與 Google Maps 上所能取得的影像並非獨一無二,對於世界上每個國家的商用高解析度衛星圖和空照圖,都可以透過許多管道取得」。

Google 不願證實以色列政府是否曾提出要求,希望 Google 不要公佈某些地區的特定影像;該公司只表示,他們會把公共安全問題列入考量。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Vote: Magnatune

你喜歡我們課程介紹的音樂分享網站 Magnatune 嗎 ?

 非常喜歡     38 ( 51 % )
 喜歡       26 ( 35 % )
 一點點喜歡    6 ( 8 % )
 沒有感覺     2 ( 2 % )
 有些討厭     1 ( 1 % )
 這週課程很無聊  1 ( 1 % )

 總投票數: 74 票
 2007/10/17 ~ 24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Google 地圖小工具業界說明會



轉角小店在暗處微微發光,裡頭有什麼好玩意你可知道?有一家麵店好吃的不得了,配上隔壁茶舖涼茶會有幸福的感動!街角便利商店,24 小時守護我易餓的胃!我們的每一天,原來是由這些點滴組成,從家裡,到公司,到每一個深刻生活記憶,漫遊在城市巷弄中,拼湊專屬自己的地圖,你吃過的好吃美食,我也想要享受,你體驗的好玩,不會錯過,感動正在蘊釀發酵…越來越多的人,將感動記載在網路上,現實生活的樣貌,在網路世界對映成形,生活成了一種旅行,我們總是在旅行的路上。

你知道如何輕易地在網路上被搜尋到嗎?你知道現在可以免費透過 Google 地圖 增加曝光度嗎?Google 與《數位時代》年度共同企劃,帶領企業主邂逅好生活,找到商機,一齊築起城市巷弄的好生活,在 Google 地圖 發現好生意。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Week 7: Digital Camera!

本星期上課, 請同學帶一台數位相機來, 我們要來談談相機在數位時代的發展。

課前作業: 請同學到 DCView 網站中, 閱讀自己相機的規格書, 然後將看不懂的部份, 貼到 Homework Show @ IBCC 中。



光圈, 快門, 景深, 曝光, ISO感光, ...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Vote: 學習分享系統

你認為互評系統有利於督促你學習嗎?

有很大的督促力量  31 ( 47 % )
有一些些啦     31 ( 47 % )
完全沒有督促力量   1 ( 1 % )
有反效果耶      2 ( 3 % )

總投票數: 65 票
2007/10/12~19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News: 蘋果美洲豹 26 日上市

原始新聞連結



蘋果公司新一代作業系統「美洲豹」(Leopard) 26 日即將上市。蘋果原本計劃在今年 6 月推出這項具有微軟 Windows 相容性的新產品,結果卻推遲 4 個月才上市,對蘋果來說是罕見的例子。

美洲豹的訂價是 129 美元(約台幣 4214 元),標榜提供三百種新功能。最主要的特色之一是 Boot Camp,可以讓用戶在蘋果電腦運行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 (Windows),顯示蘋果拉攏新客戶的企圖心。

這是蘋果公司自 2001 年推出 Mac OS X 之後第 6 次改版。

原本計畫今年 6 月上市的美洲豹,於4月時由蘋果宣布暫緩推出,理由之一是不去搶同樣在 6 月上市的 iPhone 風采。

蘋果個人電腦市場的佔有率顯示成長,主要的客戶群是一般消費者和學校。不過蘋果針對商業用戶也推出美洲豹的伺服器版本,以更強的能力支援操作平台。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Note: 學習分享系統

1. 學生作業互評系統更名為學習分享系統, 以突顯設計此系統的主要目的: 學習分享

2. 原先每位同學必須觀摩15位同學的作業, 然後依照自己的主觀認定給予 5 個 A, 5 個 B, 5 個 C 的規則, 由於多位同學反映, 並由 琇琇 同學提出建議 修改為 4 個 A, 4 個 B, 4 個 C, 另外 3 個則開放由同學自由認定, 以增加同學的評分的彈性, 系統已於 2007/10/17 修改完成。

3. 多位同學反映隨機取樣後, 不應該出現同學的學號, 姓名, 避免造成評分時因人情壓力的困擾, 系統也於 2007/10/17 一併修改完成。

4. 為了提升同學上課的效能, 每週作業的繳交程序, 請同學將作業貼到 Homework Show @ IBCC 之後, 立刻到 學習分享系統 設定網址, 感謝同學的配合。

Week 6: Maps, Maps, Maps!

1.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1 (2007/10)

 pp. 92-97. (What's Next/Idea Box/創新市集)
 解開 Google 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的奧秘
 勇闖天才工程師的聚落

 p. 38. (What's Next/Global Views/全球新聞)
 a. 火狐威脅微軟 IE
 b. 真的會有 Google Phone 嗎?

2. Maps, Maps, Maps!

 a. Google Earth
  2007/10/25 News: Google 成恐怖份子幫兇? Google Earth 成攻擊地圖

 b. Google Maps
  2007/06/02 Old-News: Google「街景」全都拍

 c. Google Maps, Taiwan
  2007/10/11 News: 台灣版 Google 地圖上線

 HOT: Google 地圖小工具業界說明會

 d. Flickr Map
  FAQ: Map

 e. 永慶房屋 拖曳式地圖搜尋  
  數位時代雜誌 No. 154, 2007/05/15 pp. 62-63.
  地圖拖曳,線上找屋 3 秒搞定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Note: 歡迎提供投票題目或選項

課程部落格每週都會提供投票供大家表達意見, 希望可以增進師生意見交流。
非常歡迎同學提供投票題目與票選項目!

News: YouTube 繁體中文版 下月上線

原始新聞連結
〔記者王珮華 2007/10/14 台北報導〕

陳士駿本週返台宣布


全球最大影音分享平台 YouTube 即將推出繁體中文版,YouTube 創辦人暨首席技術長陳士駿將於本週返台,親自宣布 YouTube 繁體中文版將在 11 月上線的消息。其實在未有中文版前,就有不少國內網友將影片上傳至 YouTube,台灣的搖滾卡農超技吉他手、星光幫藝人表演,都透過 YouTube 傳遍全球。

陳士駿於今年 6 月來台時,即透露 YouTube 繁體中文版即將推出的消息,根據英文維基百科的資訊,今年 6 月,在 Google 主導下,YouTube 展開多國語文版的建置,計畫與巴西、法國、日本、義大利、西班牙當地的影片分享網站競爭。陳士駿曾表示,在只有英文介面之下,仍有一半以上的上傳影片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YouTube 積極推廣多國語文版,意味著該公司將投入影音廣告市場。

陳士駿是台灣出生、美國受教育的小留學生,他與賀利(Chad Hurley)共同創辦的 YouTube,提供網友將影片上傳、分享的空間,該網站的內嵌功能,讓使用者不須連到 YouTube,就可以看到上傳影片,讓 YouTube 大受歡迎,去年 10 月,被 Google 以 16.5 億美元的天價併購。

搶食影音廣告大餅

YouTube 母公司 Google 在 8 月間宣布,將為 YouTube 置入影音廣告,廣告在影片播放 15 秒之後,會出現在影片下方以半透明疊影方式呈現,約佔去 20% 的版面,展示 10 秒後結束,每點擊 1,000 次,Google 可向廣告主收取 20 美元。YouTube 每月可吸引 1.9 億人次造訪,每天平均創造一億次下載量,若有 5% 點擊廣告,則平均每日可進帳十萬美元,不過這些收益,可能必須與內容提供者共享。

國內影音分享平台對 YouTube 進入台灣市場,多樂觀其成,國內影音部落格平台我視傳媒(I'm TV)指出,歡迎 YouTube 為台灣影音分享平台帶入可行的商業模式,不過我視傳媒強調,與 YouTube 相較,該公司的影音下載速度快,且網友上傳不限格式,系統都會自動轉檔,減少網友負擔。

目前國內影音分享平台,除了我視傳媒外,還有天空傳媒的「mymedia」影音部落格、Yahoo!奇摩「Yahoo!Video」與微軟 MSN 的「Soapbox」等。天空傳媒率先公布影音廣告利潤分享模式,可讓上傳影片的會員分享影音廣告收益,而 Yahoo! 與微軟 MSN,至今尚未有明確的影音廣告商業化的計畫。
 

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Vote: 部落格作業分享

你認為將同學的作業用部落格的方式分享給每一位同學, 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
 
 非常有幫助     42 ( 75 % )
 只有一點點幫助   14 ( 25 % )
 感覺不到任何幫助   0 ( 0 % )
 覺得很無聊      0 ( 0 % )
 
 總投票數: 56 票
 2007/10/08~14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四

News: 台灣版 Google 地圖上線


Google 十一日舉行記者會,宣佈推出台灣版 Google 地圖。
( 2007/10/11 中央社記者 郭日曉 攝 )

台灣版 Google 地圖上線!
看房子、查路況、找車位 … 都行

更新日期: 2007/10/11 17:56 記者: 郭羿婕 台北報導
原始新聞連結

Google Maps 雖然很好用,但不少網友搜尋台灣的地點時,資訊不是不完整就是過時了,甚至還看到未蓋好的台北101大樓;不過,現在這些問題都解決了,Google 工程團隊近日全面更新台灣的衛星照片和圖片資訊,推出「台灣版 Google 地圖」,無論透過電腦或手機,除能搜尋地圖、地址、衛星照片、店家資訊等,就連高速公路即時路況、哪些停車場尚有車位,通通都可以免費找到!

繼 iGoogle 台灣首頁之後,網路巨擘 Google 又推出專屬台灣的 Google 地圖
http://maps.google.com.tw),增強本地搜尋功能,只要輸入地名或地址,就能快速在地圖上找到位置;Google 並與信義房屋、天下雜誌合作,可線上看屋,也能看到天下雜誌所整理的台灣 319 鄉簡介。

新版地圖還與傳統的工商名錄結合,開放所有商家登錄地址、電話、網站連結等資訊,既能免費打廣告,也方便民眾搜尋商店;「店家上網登錄資訊後,很快就會接到我們的電話了。」Google 台灣工程研究所所長簡立峰說,為避免詐騙等行為,他們會確實稽核商家資訊。

Google 更與台北市政府合作,網友可輕易找到市立停車場的相關資訊,例如想知道某個地點附近有停車場、哪些停車場還有空位,均可查到即時資訊;民眾若要走高速公路,也能上 Google 地圖觀看即時路況,相當方便。

此外,當網友上傳影片、照片到 YouTube 影音網站或 Picasa 網路相簿時,系統也會問你是否願意將影像放至 Google Maps 與其他人分享。

「這是 Google 落實在地化的一大重要發展。」簡立峰興奮地說,台灣版 Google 地圖昨晚 10 時正式上線,不僅兒子很感興趣,問了一堆問題,他自己也玩到凌晨 2 點,足足玩了 6 小時,「我最喜歡查詢停車場的功能,全球也僅台灣才有。」

至於行動地圖部分,Google 產品經理林裕寬表示,只要手機可上網、支援 JAVA,都能使用 Google Maps(http://www.google.com.tw/gmm)看地圖、衛星照片等,。簡立峰強調,「這不只是地圖,更是一個開放的生活資訊平台。」

2007年10月8日 星期一

Week 5: Music, Music, Music!

1. 數位時代雜誌 No. 161 (2007/10)
 同學上課前, 必須先閱讀下列文章, 最好帶著雜誌來上課, 尚未買到雜誌的同學, 可以先去圖書館將下列幾頁影印好, 帶到教室以利課程進行討論...

 PP. 126-128. (創意經理人)
  阿凱(1976主唱)
  結合表演空間、活動經濟, 打造獨立音樂平台

  相關網站: 海邊的卡夫卡, 卡夫卡不插電,

   

 PP. 34-35 (What's New/Global Views/全球新聞)
  大砍售價讓消費者傻眼
  iTouch 說了什麼? 檢視蘋果的商業策略

  蘋果推出 iTouch 又砍 iPhone 售價 200 美元,
  賈伯斯展現成功公司對消費者、合作夥伴的強勢宣言。

 PP. 168-169 (Column/Business 2.0/新經濟網)
  Imeem is Rocking
  音樂社群網站 Imeem 正當紅

  經營網路社群音樂網站並沒有想像中容易,
  但 Imeem 做到了, 不僅成為一個合法且有廣告支持的音樂串流網站,
  還讓華納音樂撤回告訴, 將旗下歌曲都授權給 Imeem

 10月06日 新聞懶人包
 音樂新時代來臨? Radiohead新專輯 你決定價格
 
 
 Thom Yorke performs with Radiohead
 at the Carling Apollo Hammersmith in London, England.
 Jo Hale / Getty Images
 
 睽違四年未發片的著名英國搖滾樂團「Radiohead」本周宣布,十日起網友可從網站(www.inrainbows.com)下載整張新專輯《In Rainbows》。除30元工本費,每首價格由你決定,不喜歡的甚至不必付費,這項創舉可能改變音樂工業的經濟架構。...

2. Music, Music, Music!
 Magnatune
 台灣創用 CC 野台開唱
 Imeem
 
 本週上課, 同學可以帶著你的耳機, 好聽音樂聽不完!!

延伸閱讀:
 1. Radiohead Says: Pay What You Want

 2. Why Prince's Free CD Ploy Worked
   
 
 The Daily Mail and the Prince DVD
 Paul Ellis / AFP / Getty
 

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Vote: 這學期電腦課要怎麼上課?

國企三甲投票結果:

課本, 交作業, 考試     0 (0%)
討論生活資訊科技, 寫感想 26 (86%)
隨便, 沒意見        1 (3%)
以上都不要        3 (10%)

國企三丙投票結果:

課本, 交作業, 考試     1 (7%)
討論生活資訊科技, 寫感想 10 (76%)
隨便, 沒意見        0 (0%)
以上都不要        2 (15%)
 

Note: 發表文章請使用標籤功能

同學在 Homework Show @ IBCC 發表文章時, 一定要使用標籤功能。
請同學配合使用如下的標籤:
1. 自己的 "學號"
2. "week?"

? 表示繳交作業的週次。例如本週繳交的作業請使用 "week3" 當作標籤。

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

Music: 野台開唱 @ CC Taiwan

台灣創用 CC 野台開唱
http://creativecommons.org.tw/formoz/

這裡是台灣創用 CC 計畫野台開唱合作架設的網站,提供要在野台開唱演出的樂團們一個推銷自己的機會。只要你認同創用 CC 的精神,並且願意將你們自己的音樂作品以創用 CC 授權給大眾使用,那麼就可以將作品上傳到這個網站上,並且在野台開唱的網頁標上作品網頁的連結,讓更多廣大的樂迷們都有機會聽到你的音樂!

山上的月亮, 老木匠 --> 很好聽喔!!

Week 4: Tags & Peer Review

1. directories (taxonomy) vs tagging ("folksonomy")

 傳統的檔案分類技術-目錄 (Directory), 在 Web 2.0 時代, 處理眾多網友共同分享, 數以億計的檔案已經不敷使用。取代的技術就是標籤 (Tagging) ...

 同學可以到 Flickr, YouTube,... 等 Web 2.0 網站, 研究一下這些網站是如何用標籤在處理網友分享的作品。

 請同學申請一個 Flickr 帳號, 以幫助自己在未來課程進行時, 能夠即時理解討論主題。
 Flickr熱門標籤

 同學也可以研究一下 無名小站 在處理相簿, 影片和 Flickr, YouTube 之間的差異。

2. 學生作業互評系統

 今天我們讓同學使用 學生作業互評系統 對同學分享出來的 作業 進行互評。

 同學可以看看維基百科中關於同儕互評的條目解釋。
 就可以了解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同儕評量 (Peer Assessment)
  同行評審 (Peer Review)
 

Music: Magnatune

www.magnatune.com

我個人覺得很好聽的專輯: I Was King



有朝一日, 我希望在 Mangatune 可以找到台灣獨立音樂創作的作品 ...

延伸閱讀: (( 創用 CC 電子報 No. 15 ))
線上音樂網站 Magnatune 創辦人 John Buckman 先生訪談紀要



其實, John Buckman 八月也來到了台灣。
沒錯, 就是來參加 2007 維基媒體國際會議 (Wikimania 2007),
當然, John Buckman 與台灣一些音樂創作人見了面...
 

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

Week 3: Bookmark's Evolution

1. 每一位同學申請 Blogger 帳號, 設定成為 http://hwshow-ibcc.blogspot.com 的共同作者。

2. 書籤的演化

 2.1 真實世界的書籤 (for Reading)
 2.2 電腦上的書籤 (for Web Browsing)
 2.3 網路書籤 (for Mobility)
   a. Yahoo Bookmark
 2.4 書籤分享 (for Sharing)
   a. del.icio.us
    firefox extension
   b. HEMiDEMi
 2.5 即時書籤 (for RSS Reading)
   a. Firefox's Live Bookmarks

3. 本課程所指定的教科書: 數位時代雜誌 (月刊)

 

 同學先大致翻閱 本期內容, 想想你認為哪篇文章和自己科系所學最有相關? 為什麼?

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

Week 1: 討論課程進行方式

討論主題: 電腦課與我...
老師上課不教的, 同學自己也學得會...
老師上課教的, 放了一個暑假, 通通還給老師了...

請同學先安裝火狐理 Firefox 瀏覽器, 用 IE 在課程部落格中會無法投票。

火狐理 Firefox 是一個網頁瀏覽器, 就像 IE 一樣, 但功能更強大...
http://www.moztw.org/firefox/

風保系電腦課
課程部落格
http://rmicc-yklee.blogspot.com/
作業分享部落格
http://hwshow-rmicc.blogspot.com/

課後作業:
1. 請同學申請一個 Blogger 帳號, 建立一個自己部落格, 完成之後, 請告訴我你的email, 我會透過 blogger 發一封邀請信給你, 請你擔任 Homework Show @ IBCC 的共同作者。
2. 請同學去了解、體驗一下 火狐狸 Firefox 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