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結束了, 希望大家的元氣都還在 :)
這星期我想和大家討論的問題是: 網路書局的業績越來越來, 金石堂買書免運費, 博客來 24 時可以在 7-11 領到書, 那實體書局該如何因應呢? 難道就等著關門大吉嗎? 如果你是一間實體書局的老闆, 當你在書店看到越來越多的顧客上門只是為了翻翻網路書局翻不到的書, 卻不願意掏錢買書, 你會如何因應?
從某個角度來看, 我自己也算是一個小器的人, 網路書店如果沒有打折, 我就會先不急著買, 只會把書放到欲購(追蹤)書單之中。在實體書局逛, 總會想要知道網路書局的售價是多少? 所以也不會急著掏錢買, 雖然如此, 平均一個月, 我差不多會買了十幾本書 ... 大部分書都是在網路書局買的, COSTCO 的書折扣很多, 所以喜歡就會買, 在實體書局 (誠品, 家樂福, 石牌書田, ...) 通常也是只買特價書。大家的情況是如何呢? 你會擔心實體書局一家一家關門大吉嗎? 你會因為不希望他們關門而和自己的荷包過不去嗎?
大家一起來腦力激盪, 幫老闆動動腦筋吧!!
8 則留言:
我也是耶!越來越少買書
大部分也都是在博客來購買
ㄧ來是因為方便
二來是現在他有每日66折,有些書這時買會很便宜
我想,實體商店的因應之道有
1.可以辦簽書會,或是書上面會有作者簽名→如果他是我喜歡的作者,我應該會買
2.在書上面可以送ㄧ些贈品→例如說我們訂雜誌,我們用比較低的價錢訂購,在實體商店買時,常常會有送ㄧ些東西
還有阿,這是我的發現,就是我們定的數位時代雜誌阿,用訂得封皮是紙做的,但是在實體商店買的是比較滑的封面。
今天我又在博客來訂了兩本書:
1. 決定未來的10種人
2. 數學與蒙娜麗莎
兩本書都是79折, 其中第一本還是特價到4/30這天, 我將這本書放到下次再買的清單已經半個月了, 今天在最後一天在 aNobii 看到朋友有"數學與蒙娜麗莎"這本書, 連到柏克來又發現正在打79折, 所以就兩本一起買, 連運費也省下,...
哈哈!
不過我現在都在學校圖書館借書
像是老師之前文章推薦的那本→網路巨變元年
我已經去向圖書館預約了
等我看完後,在上來分享心得
有人在投票中投反對票耶, 我好想知道原因喔!!
這個點子是不錯,
但我覺得實體書店有一種特別的氣氛,
還有每本書感覺上都有ㄧ種吸引力,
讓人想多看一點、
或是有想買下來的衝動
如果逛網路書店,
這種感覺就會減少了!
旁邊投票提到實體書店提供網路查價
這樣所有書本的價錢公開
市場因素會使所有書籍價格一致
但網路店面又不須負擔實體店面所需的費用、租金
實體店面也無法賺取價差
這樣書店不就會像唱片行一樣
ㄧ家一家的關閉
這樣喜歡逛實體書店的機會不就會減少了嗎?
我也很怕實體書局一間一間的倒閉, 這樣會讓愛書人少了一項走到街上逛逛的動力。可是, 到底有多少人會為了讓實體書局賺錢而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我最近會在書局買書的原因只有一個 - 特價書, 我會覺得價錢跟網路書局差不多了, 我就會直接買! 否則我會先回家上網查一下價錢, 再決定跟誰買!
實體書局提供上網查價就是將所有的"資訊透明化", 讓大家花錢花得很安心, 當然, 要消費者從口袋掏錢, 價錢至少要差不多, 否則一切還是徒然!
我甚至在思考實體書局和網路書局是不是一定就是敵人, 有沒有合作的可能? 利潤是否可以分享? 該怎麼分配才合理?
老師~
雖然你在討論書店
但是我想問你別的事ㄝ~
這月的數位時代 說樂天
我看了很久 還是不懂
可以大概說一下樂天是什東西ㄇ?
跟我們周圍的什麼企業很像?
她是類似奇摩或露天拍賣的那種東西ㄇ?
我有一個idea, 大家思考看看可不可行。實體書局不但提供電腦讓大家上網比價, 甚至還提供網路訂書的服務, 讓消費者直接在最便宜的網路書局訂書。這樣看起來, 實體書局一定是無法維持的, 因此, 我的看法是網路書局必須將部分利潤拿出來與實體書局分享, 因為消費者整個購買行為, 實體書局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讓消費者翻到實體書, 並決定要掏錢購買。
張貼留言